(A) |
1 | 下列關於復原力(resilience)之敘述,何者錯誤?- 不具有情境與內容特異性
- 由個人、家庭、社會中的保護因子與危險因子交織而成
- 個體之復原力可能因情境與問題內容的不同而有差異
- 可幫助個體成功適應逆境
|
(A) |
2 | Debra Roter 和JudyHall 將醫病關係分成四種,其中高度醫師控制(high physician control)以及低度病人控制(low patient control)屬於下列何者?- 父權主義(paternalism)
- 相依關係(mutuality)
- 默認(default)
- 消費主義(consumerism)
|
(C) |
3 | Kasl 和Cobb(1966)定義健康行為有三種分類,癌症病人忍受副作用接受半年的化療屬於那項分類?- 預防性的健康行為(preventive health behavior)
- 疾病行為(illness behavior)
- 生病角色行為(sick-role behavior)
- 風險行為(risk behavior)
|
(B) |
4 | 根據Martin Seligman 對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的定義,正向心理學的主題探討人類在多層次的生活面向上之正向功能與昌盛發展。下列何者不屬於正向心理學的研究議題?- 個人在工作中的「心流(flow)」經驗
- 引發憂鬱症的影響因子
- 人際間有效溝通的特徵
- 個人壓力調適的能力
|
(A) |
5 | 個體之健康決控(health locus of control)可能影響其健康行為,一般可分為內控型(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和外控型(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屬於內控型者傾向將健康歸因於內部因素,例如:遺傳
- 屬於內控型者在面對健康問題時可能傾向自己努力去解決問題
- 屬於外控型者傾向將健康歸因於外部因素,例如:機運
- 屬於外控型者在面對健康問題時可能傾向交由命運或權威人士
|
(D) |
6 | 學者Seyle 曾提出「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之概念,以及個體持續面對壓力時可能之不同反應,包含衰竭(exhaustion)、抗拒(resistance)、警覺反應(alarm reaction)等階段,下列何者為正確之順序?- 抗拒期、警覺反應期、衰竭期
- 衰竭期、抗拒期、警覺反應期
- 抗拒期、衰竭期、警覺反應期
- 警覺反應期、抗拒期、衰竭期
|
(A) |
7 | 根據Lazarus&Folkman 的壓力理論,壓力事件的因應(coping)可以分為「問題聚焦的因應(problem-focused coping)」與「情緒聚焦的因應(emotion-focused coping)」兩大類。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遇到壓力藉酒消愁,屬於問題聚焦的壓力因應
- 壓力事件的標準太高自己達不到,嘗試向上級反映降低標準,是問題聚焦的壓力因應
- 壓力太大很焦慮,無法有效思考解決之道,出去外面走走放空一下,屬於情緒聚焦的壓力因應
- 對壓力事件的評估,從負向的「是一種威脅」,轉為正向的「是一種挑戰」,調整理解事件的視角,屬於情緒聚焦的壓力因應
|
(C) |
8 | 下列關於健康識能(health literacy)的敘述,何者錯誤?- 可能是不同族群間存有健康差異之原因
- 會影響民眾之就醫行為
- 是健康資訊傳播與個體實際健康狀況間之重要中介因素
- 恐影響慢性病患者之健康照護結果
|
(A) |
9 | Nutbeams 提出健康識能可以分為三大類,包含:功能性識能(functional literacy)、互動性識能(interactive literacy)、批判性識能(critical literacy)等,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這三類識能需不同程度的認知能力,以批判性健康識能需要最高程度的認知能力
- 聽、說、讀、寫的能力屬於互動性識能
- 能透過有效溝通以拒絕危害健康之誘惑,屬於批判性識能
- 能明辨似是而非的訊息或迷思(myth),屬於功能性識能
|
(D) |
10 | 關於「賦權(empowerment)」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建立在社區(community)的力量是可以被改變的假設上
- 是一個社會行動過程(social action process)讓人們可以重拾人生掌控權
- 社區賦權(community empowerment)的結果可能包括政策改變
- 政策改變才是驅動賦權(empowerment)的主因
|
(B) |
11 | 政府有一筆經費要在原住民部落進行社區健康促進, 下列何種策略是以「增能(empowerment)」為核心的社區健康促進?- 透過專家團隊進行需求評估,了解當地的健康問題及影響因子,例如吸菸率、青少年未預期生育率、低收入比率等
- 盤點在地資源,了解部落存在那些人物與組織,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加以扶植起來
- 透過外部的力量與資源,有效率地為部落遇到的健康問題提供協助
- 為部落辦理許多衛生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邀請名人與專家,給居民增能
|
(D) |
12 | 創新擴散理論(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Model)提到在成功創新產品需要有的特色裡,創新產品的結果是可以被看到也容易被測量的,上述屬於何種特色?- 利益性(relative advantage)
- 相容性(compatibility)
- 可試性(trialability)
- 可觀察性(observability)
|
(B) |
13 | 在探討媒體對民眾之影響時,有些常用之傳播理論與概念,其中「人們受大眾媒體影響而形塑其對真實世界之認知」屬於下列何者?- 知溝(the knowledge gap)
- 涵化(cultivation)
- 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
- 風險溝通(risk communication)
|
(B) |
14 | 下列社會支持的例子,何者屬於工具性支持(instrumental support)?- 好朋友同理你經歷的挫折並給予關心
- 居家隔離期間好友幫你買菜
- 當你快篩陽性,好友告訴你如何判讀結果和後續處理方式
- 你聽說吃某種保健食品可以預防COVID-19,好友提供你疾管家的資訊更正錯誤
|
(D) |
15 | 社會網絡的重要功能之一為提供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其中「提供建設性回饋與肯定等資訊」屬於何種類型的社會支持?- 情感性支持(emotional support)
- 資訊性支持(informational support)
- 工具性支持(instrumental support)
- 評價性支持(appraisal support)
|
(B) |
16 | Putnam(2000)關於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的論點,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隸屬於同樣組織的人們會共享資源是結合型社會資本(bonding social capital)
- 結合型社會資本(bonding social capital)無法增強所屬組織的社會認同(social identity)
- 不同部門之同事的合作關係是屬於橋接型社會資本(bridging social capital)
- 社區守望相助互助會(neighborhood watch program)讓社區民眾參與巡邏,屬於橋接型社會資本(bridging social capital)
|
(C) |
17 | 教育部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含括「正向心理健康促進」議題,有關正向心理健康促進的核心意涵與推動策略,下列何者錯誤?- 強調正向與幸福感(well-being)
- 依據健康促進的原則,整合心理健康促進支持性環境的建置以及個人心理健康促進能力的增能
- 整合校園內心理疾患(mental disorder)之一段、二段與三段預防策略
- 整合個人心理健康能力與其健康生活型態因子,例如菸害防制、健康體位等
|
(A) |
18 | 下列何者不是動機式晤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的假設?- 我們無法增加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
- 說服(persuasion)不是一個有效的溝通方式
- 自我效能可以促進行為改變的討論
- 表現同理心可以促進行為改變的討論
|
(B) |
19 | 陳先生的親友都會嚼檳榔,也會請他吃檳榔,陳先生會跟他們一起吃。一天,陳先生看到口腔癌防治宣導影片中口腔癌手術後的患者顏面,心中嚇一跳,擔心自己也得口腔癌,不太敢再吃檳榔,但不知如何面對親友請他吃檳榔。此時,衛生教育應強化下列何項,以提升他的反檳能力?- 進一步教導檳榔對於環境的危害知識
- 教導如何拒絕親友請吃檳榔的技巧
- 進一步用恐懼訴求(例如更恐怖的患部照片),讓陳先生深刻體認檳榔的生理危害
- 為陳先生安排口腔癌篩檢
|
(C) |
20 | 某人因不確定COVID-19 疫苗是否可有效預防其染疫,故至今仍未完成疫苗施打,此敘述屬於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中之何種概念?- 自覺嚴重性(perceived severity)
- 自覺罹患性(perceived susceptibility)
- 自覺利益(perceived benefits)
- 自覺障礙(perceived barriers)
|
(D) |
21 | Bandura 在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提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變項,並建議了四種提升自我效能的方式。衛教人員可加以應用以提升目標群體對健康行為的自我效能感,下列何項不屬於Bandura 建議的方式?- 對衛教對象口頭鼓勵與說服
- 讓衛教對象演練行為技巧
- 衛教人員向衛教對象示範行為技巧
- 教導更多的相關知識
|
(A) |
22 | 衛教人員對民眾進行行為改變介入,例如減重,希望民眾對減重後的狀態產生正向的期待,因此透過教育過程讓民眾了解減重後,在體態、代謝、心血管功能等各方面都會變好。這是應用了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中的何項概念?- 結果期待(outcome expectation)
- 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
- 替代學習(vicarious learning)
-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
(B) |
23 | 健康行為理論通常具有其獨特之理論概念,其中「強調個人認知、行為表現與環境之互動與影響性」屬於下列那個模式或理論之核心概念?-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
- 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
- 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
- 理性行動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
(B) |
24 | 計畫行為理論(Planned Behavioral Theory)指出,對行為的態度由對「行為的信念(behavioral belief)」所組成,下列何者屬於對行為的信念的敘述?- 我的同事贊成我吸菸
- 吸菸可能導致肺癌
- 我一天平均要吸十支菸
- 菸品價格太高,讓我不太想再吸菸
|
(D) |
25 | 下列關於社會規範(social norm)的敘述,何者錯誤?- 大部分的人會高估不良行為(undesirable behaviors)的盛行率(prevalence)
- 描述性規範(descriptive norm)討論的是別人怎麼做;指令式規範(injunctive norm)討論的是別人期待你怎麼做
- 社會認知理論認為社會規範透過社會結果(social consequences)和自我評價結果(selfevaluative consequences)去影響行為
- 同一個人對於不同的參考對象(referent)會有相同的程度去遵守(comply)
|
(B) |
26 | 某人打算最近一個月內要開始規律運動,已購買運動服裝,且上網查詢住家附近的運動中心及相關運動課程,此敘述屬於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中的何種改變階段?- 沉思期(contemplation)
- 準備期(preparation)
- 行動期(action)
- 維持期(maintenance)
|
(A) |
27 | 在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裡,「改變階段(stage of change)」用別種較為健康的選項替代不健康的行為,屬於何種「改變階段」?- 反制約(counter-conditioning)
- 自我解放(self-liberation)
- 刺激控制(stimulus control)
- 社會解放(social liberation)
|
(D) |
28 | 評估介入的研究設計方法中,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屬於一種實驗設計(experimental design)
- 比起非實驗設計,實驗設計更能控制掉可能的干擾因子(confounders)
- 準實驗設計(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被用在無法將研究參與者隨機分派成實驗組和控制組的時候
- 準實驗設計(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是廣泛被用在臨床試驗上的黃金標準
|
(A) |
29 | 下列有關健康促進計畫的評價(evaluation)之敘述,何者錯誤?- 辦完一場工作坊,調查學員對活動的滿意度與感受到的幫助程度,是一種結果評價(outcome evaluation)
- 子宮頸癌篩檢可降低子宮頸癌死亡率,政府責成所屬機構配合辦理篩檢場次逐年增加,為一種過程評價(process evaluation)指標
- 某機構辦理菸害防治宣導活動,了解參與者之菸害知識是否有所提升,是一種結果評價(outcome evaluation)
- 監控計畫是否按照預定的規劃推動,是一種過程評價(process evaluation)
|
(C) |
30 | 在評估介入時,過程評估(process evaluation)裡評估「研究對象被暴露到多少程度的介入」為下列何者?- 脈絡(context)
- 劑量交付(dose delivered)
- 劑量接收(dose received)
- 招募(recruitment)
|
(D) |
31 | 有關社區健康促進計畫的需求評估(needs assessment),下列何者錯誤?- 需求評估一開始就須將居民納入進來,以強化居民對計畫的擁有感(ownership)
- 除了了解健康問題及其影響因子,也要了解社區所擁有的資產(asset)為何
- 拜訪社區的關鍵人物或作決定者,讓他們了解計畫,爭取他們的支持與合作
- 社區中的弱勢族群,例如低收入戶、患病者,是計畫要照顧的對象,不需要了解他們擁有的資產(asset)為何,以免他們過度負擔
|
(B) |
32 | 於介入方案之規劃階段可進行教育和生態評估(educational and ecological assessment),若參與調查訪談之吸菸者表示,因受到同住家人之抱怨,故決定報名參加戒菸班,此敘述屬下列何種因素?- 前傾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
- 增強因素(reinforcing factor)
- 使能因素(enabling factor)
- 調節因素(moderating factor)
|
(B) |
33 | 在推動社區組織(community organizing)計畫時,有三種常用的模式,下列何者錯誤?- 地區發展(locality development)
- 社會參與(social participation)
- 社會計畫(social planning)
- 社會行動(social action)
|
(D) |
34 | 健康行為之社會生態模式(Social Ecological Model)可應用於介入方案之規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聚焦於多層級觀點之介入方案,較能有效改變健康行為
- 不同層級之影響因素間會互相影響
- 影響健康行為之因素來自多個面向
- 相同之社會生態模式可適用於不同之健康行為介入方案
|
(C) |
35 | 以社區發展(community development)為取向推動健康促進方案時,雖然有許多不同的進行方式,但有一些核心原則,下列何者錯誤?- 參與(participation)
- 以社區為導向(community-led)
- 個人充權(individual empowerment)
- 社會正義(social justice)
|
(D) |
36 | 傳染病防治法明定防治傳染病之相關單位包含衛生福利部之外的其他部會,此種作法為健康促進五大行動綱領中的何者?- 強化職場行動力
- 營造無感染之環境
- 重新導向健康服務
- 建立健康的公共政策
|
(B) |
37 | 下列何者強調「使能(enable)、調解(mediate)、倡議(advocate)」之重要性?- 世界衛生組織憲章(Constitution of theWHO)
- 渥太華憲章(Ottawa Charter)
- 阿拉木圖宣言(Declaration of Alma-Ata)
- 雅加達宣言(Jakarta Declaration)
|
(B) |
38 | 有關醫院健康促進的推動,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世界衛生組織(WHO)為推動健康促進醫院,於1988 年啟動「健康促進醫院行動(Healthpromoting hospital initiatives)」
- 健康醫院之任務為為病人提供高品質的醫療照護服務,醫院的健康促進應採附加型式,成立健康促進委員會,單純個別計畫推動
- 對於病人的健康照護部分,應提供病人影響健康的因素之評估,注重臨床健康促進
- 高齡化社會來臨,健康醫院在高齡者健康照護方面,應提供健康促進、疾病預防相關服務以及友善的照顧服務環境
|
(A) |
39 | 下列關於商業行銷(commercialmarketing)和社會行銷(socialmarketing)之比較,何者錯誤?- 商業行銷的成本通常比社會行銷高
- 商業行銷期望帶來實質營收的改變
- 商業行銷通常是銷售有形產品,社會行銷則主要是自願性的行為改變
- 商業行銷主要考量公司的利益,社會行銷多在乎群體的利益
|
(B) |
40 | 公共衛生教育經常透過社會行銷(socialmarketing)的方法,來促進群體健康的提升。社會行銷由4P 所組成,關於4P 的敘述何者正確?- 4P 包含Product(產品),指有形的公益活動
- 4P 包含Price(價格),指評估消費者可能要付出多少成本去購買此產品、此產品在消費者眼中的價值有多少、如何定價
- 4P 包含Place(地點),指與相關機構(例如衛生所、醫院)所形成的合作夥伴關係
- 4P 包含Persuasion(說服),指說服消費者購買此產品的一些廣告與說服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