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
1 | 下列何者不屬於衛生行政法規之範圍?- 醫師懲戒辦法
- 消費者保護法
- 藥品優良臨床試驗作業準則
- 醫療機構設置標準
|
(A) |
2 | 以強制學生接種下列那一種疫苗作為入學條件,在法律上正當性最為薄弱?- 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
- B型肝炎疫苗
- 破傷風白喉百日咳混合疫苗
- 卡介苗
|
(B) |
3 | 以下有關行政法基本原則之敘述何者錯誤?- 不論是對人民基本權利之限制,抑或是涉及公共利益或實現人民基本權利之保障等重大事項者,原則上均應有法律或法律明確之授權為依據
- 應以法律規定之事項,行政機關經法律授權以行政命令訂定之後,該行政機關得因業務專業性之需求,再委由其所屬機關逕行發布相關規章
- 法律明確性原則並非要求法律文義應具體詳盡且完全沒有解釋之空間或必要,當法律用語符合可理解性、可預見性、司法可審查性之要求時,立法者仍得衡酌法律所規範生活事實之複雜性及適用於個案之妥當性,選擇適當法律概念與用語
- 公益原則雖然強調行政機關之行為應為公共利益服務,但並非所謂公益均應優先於私益,特殊私益亦可能屬於公共利益內涵,故不宜逕自將公益與私益做對立之量化比較
|
(D) |
4 | 公共衛生法律或政策之管制工具是否具有正當性之判斷,以下敘述何者錯誤?- 公共衛生法律或政策所欲管制之風險應該要能夠被識別與明確確認,方有助於確認國家行為所欲達成之政策目標
- 應該分別從管制者(政府)與受管制者(人民)之角度評估公共衛生管制之經濟成本與機會成本
- 公共衛生管制手段不應僅考慮資源分配之效益性,亦應將公平性(如社會救助性)納入考量
- 在公共衛生法律原則之操作上,對風險辨識、成本效益或個人負擔之評估應以純粹科學之客觀解釋或評估為準,不應納入主觀之政治、社會與文化價值
|
(C) |
5 | 甲藥商希望提供乙診所自家公司之藥品廣告海報,張貼於診所內,盼能增加產品曝光度。請問乙診所在張貼前應瞭解之法律規範,下列何者不屬之?- 依藥事法第24條規定,藥物廣告是指利用傳播方法,宣傳醫療效能,以達招徠銷售為目的之行為,因此乙診所張貼海報若已指出特定藥物、宣稱其醫療效能,已構成藥物廣告
- 依藥事法第67條規定,須由醫師處方或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公告指定之藥物,除須由藥商事先申請藥物廣告核准外,其廣告以登載於學術性醫療刊物為限
- 依藥事法第66條規定,若非處方藥,得由乙向主管機關申請藥物廣告核准、取得廣告許可字號,始得張貼。乙亦得將海報內容改為宣傳單,放置診所櫃台,或將海報訊息張貼於診所網站方式為之
- 藥物廣告,經中央或直轄市衛生主管機關核准者,其有效期間為一年。期滿仍需繼續廣告者,得申請原核准之衛生主管機關核定展延之;每次展延之期間,不得超過一年
|
(A) |
6 | 針對罕見而嚴重的醫療傷害,目前國家提供之特別補償計畫,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因醫療行為產生重大傷害或死亡者,若無法排除醫療事故與醫療行為之因果關係,病人或其繼承人得依醫療事故預防及爭議處理法請求補償最高新臺幣兩百萬元補償金
- 因正當使用合法藥物所生藥物不良反應致死亡、障礙或嚴重疾病者,得依藥害救濟法請求救濟;但屬常見且可預期之藥物不良反應,不得申請藥害救濟
- 產婦、胎兒及新生兒因生產所致之重大傷害或死亡得申請生產事故救濟;產婦或新生兒死亡時,由其法定繼承人申請,胎兒死亡時,由其母親申請。重大傷害給付由受害人本人申請
- 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0條第1項規定,因預防接種而受害者,得請求救濟補償;救濟給付種類包括死亡給付、障礙給付、嚴重疾病給付及其他不良反應給付
|
(A) |
7 | 有關我國菸害防制法對菸品之包裝管制,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加熱菸載具應於最大外表正反面明顯位置處,以中文標示吸菸有害健康之警示圖文及戒菸相關資訊
- 菸品容器以中文標示吸菸有害健康之警示圖文及戒菸相關資訊不得低於該面積百分之五十
- 菸品所含尼古丁、焦油,不得逾最高含量,並應以中文標示於菸品容器上
- 菸品、品牌名稱及其容器,不得使用或加註淡菸、低焦油或其他有誤導吸菸無害健康或危害輕微之虞之文字及標示
|
(B) |
8 | 為促進學生及教職員工健康,各級學校應依學校衛生法辦理學校衛生工作。下列何者非屬學校衛生法之規範內容?- 各級學校應有健康中心之設施,作為健康檢查與管理、緊急傷病處理、衛生諮詢及支援健康教學之場所;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班級數未達四十班者,應置護理人員一人;四十班以上者,至少應置護理人員二人
- 學校應建立學生健康管理制度,定期辦理學生健康檢查;學生健康檢查及疾病檢查結果應載入學生資料並登入健保卡,併隨學籍轉移
- 各級教育主管機關應會同農業及衛生主管機關定期抽查學校餐飲衛生,每學年至少一次,並由農業或衛生主管機關抽驗學校食品之衛生安全及品質
- 學校發現學生或教職員工罹患傳染病或有造成校內傳染之虞時,應會同衛生、環境保護機關做好防疫及監控措施;必要時,得禁止到校
|
(D) |
9 | 為適當維護全民健康保險資源之運用,全民健康保險法及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允許保險人採行何種措施?- 保險對象有重複就醫或不當利用醫療資源之情形者,保險人應予以輔導,瞭解其就醫原因、提供適當醫療衛教、安排就醫及給予必要之協助。就醫輔導得以郵寄關懷函、電訪、訪視、運用相關社會資源或其他方式進行,必要時得公布保險對象身分
- 保險人對門診高利用保險對象,得依其病情,指定其至特定之保險醫事服務機構接受診療服務。保險對象未依保險人輔導,於指定之保險醫事服務機構就醫者,除事前報經保險人同意者外,保險人得不予給付
- 醫療服務及藥物屬高危險、昂貴或有不當使用之虞者,應於使用前報經保險人審查同意。但情況緊急或屬醫療資源缺乏地區者,不在此限
- 保險人得辦理醫療科技評估,考量人體健康、醫療倫理、醫療成本效益及財務狀況,訂定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
|
(A) |
10 | 有關傳染病防治法對於通報、提供資料及採行措施之規範,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各類法定傳染疾病一經發現,主管機關應於收到通報後二十四小時內將罹病病人送至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
- 中央主管機關為控制流行疫情,得公布因傳染病或疫苗接種死亡之資料
-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為第四類傳染病,醫師發現病例時,應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期限及規定方式通報主管機關
- 主管機關得要求醫事機構提供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疫苗接種後產生不良反應個案之就醫紀錄、病歷、相關檢驗結果、治療情形及解剖鑑定報告等資料
|
(B) |
11 | 下列關於公共衛生師法就公共衛生師之資格與執業規範,何者正確?- 為促進公共衛生專業服務體系,中華民國國民或領有居留證之外國人參加並通過公共衛生師考試,得請領公共衛生師證書,執行公共衛生師業務
- 因突發緊急或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主管機關得指定公共衛生師辦理環境健康風險、疾病調查及防治等業務,因此所生之費用或損失,得請求主管機關給予相當之補償
- 醫事、健康照護或長期照護機構應聘用公共衛生師,執行場域環境健康、疾病調查及健康促進之規劃、推動或評估
- 領有公共衛生師證書或醫事人員經受聘於依法規應進用公共衛生師之機關、機構者,始得使用公共衛生師名稱
|
(D) |
12 | 依據環境影響評估法規定,開發行為對環境有不良影響之虞者,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下列何者非屬環境影響評估作業程序之規範內容?- 開發單位申請許可開發行為時,應向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環境影響說明書
-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將環境影響說明書轉送主管機關審查,由主管機關於五十日內作成審查結論
- 主管機關審查結論認為不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並經許可者,開發單位應舉行公開之說明會
- 開發單位舉行公開說明會前,若不立即開發有發生災害之虞者,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得先行許可開發行為
|
(A) |
13 | 以下有關公共衛生師法之敘述,何者正確?- 公共衛生師執業,應加入執業登記處所所在地公共衛生師公會
- 公共衛生師執行業務所製作紀錄及報告,應至少保存六年
- 因公共衛生師不得洩漏因業務所知悉或持有他人之秘密,故在有關機關詢問時得拒絕陳述或報告
- 為確保公共衛生師執業品質,公共衛生師執業僅能受聘於醫事、健康照護或長期照顧機構、公共衛生師事務所及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可之機構或場所,不得以支援為理由於其他機構或場所執業
|
(C) |
14 | 以下有關二代全民健康保險之改革內容,何者敘述錯誤?- 將監理委員會與醫療費用協定委員會整合為全民健康保險委員會
- 全民健康保險費之收取改採雙軌制,除一般保險費之外,另計高額獎金、兼職薪資、執行業務所得、股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等收入計收補充保險費
- 醫療服務與藥物之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由專家學者、被保險人、雇主、保險醫事服務提供者等多元代表共同決定之決策模式,改為以專家學者為主之決策模式
- 全民健康保險會之業務內容除保險醫療給付費用總額之對等協議訂定及分配、與保險費率之審議外,亦包括保險給付範圍之審議
|
(C) |
15 | 以下有關藥事法之敘述,何者錯誤?- 藥商製造或輸入學名藥,除應申請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查驗登記外,尚應就參考新藥藥品許可證所有人已核准新藥所登載之專利權作出相關聲明
- 醫師得依自開處方親自為藥品調劑之行為,僅限於中央或直轄市衛生主管機關公告無藥事人員執業之偏遠地區或醫療急迫情形
- 有關醫療器材之管理應同時依照藥事法與醫療器材管理法之規定
- 依藥事法第44條規定,試驗用藥物僅得提供於核可之教學醫院臨床試驗
|
(C) |
16 | 以下有關臺灣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食品安全三級品管之制度敘述,何者正確?- 上市、上櫃食品業者應實施自主管理,並訂定食品安全監測計畫,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
- 所有食品業者均應設置實驗室以從事自主檢驗
- 食品安全管制系統準則僅強制適用於中央主管機關公告類別及規模之食品業
- 為有效遏止廠商之違法行為,主管機關於執行現場查核及抽樣檢驗時具有警察權
|
(D) |
17 | 以下有關2023 年菸害防制法修法之敘述,何者正確?- 加熱菸與電子煙均屬於中央主管機關公告指定之菸品,業者應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並經核定通過後,始得製造或輸入
- 加熱菸之組合元件(如載具)因不含菸草或含有尼古丁之天然植物,不屬於菸害防制法所定義之菸品,故不受菸品不得以開放式貨架、自動販賣、郵購或電子購物販賣之限制
- 菸品容器最大正面及反面明顯位置處標示警示圖文及戒菸相關資訊之面積,增加至85%
- 因菸品不得使用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禁止使用之添加物,故加味菸將納入菸害防制法之規範
|
(D) |
18 | 以下有關2022 年全文修正精神衛生法之敘述,何者正確?- 社區支持服務與個案管理並未納入精神醫療照護與支持服務體系
- 警消協助就醫之規定,僅限患精神疾病,並已有傷害他人或自己情事者,且限非管束不能救護其生命身體之危險、或預防他人生命身體之危險時
- 嚴重病人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者,經二位以上專科醫師強制鑑定有全日住院治療之必要,且通過中央主管機關精神疾病強制鑑定、強制社區治療審查會之審查許可,便可啟動強制住院程序
- 嚴重病人緊急安置期間,未經委任律師為代理人者,應由精神醫療機構通報中央主管機關提供必要之法律扶助
|
(A) |
19 | 登革熱之通報時限(診斷日至通報日)為多久?- 24 小時
- 3 日
- 1 週
- 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期限及規定方式為之
|
(D) |
20 | 以下有關藥品定義之敘述,何者正確?- 已核准藥品改變其使用途徑者為新療效複方新藥
- 未經核准而擅自製造之藥品為禁藥
- 未經核准擅自輸入之藥品為偽藥
- 擅自添加非法定著色劑、防腐劑或香料之藥品為劣藥
|
(D) |
21 | 長期照顧服務法規定,對於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提供之項目,不包括下列那一項?- 有關資訊之提供及轉介
- 長照知識、技能訓練
- 喘息服務
- 交通接送
|
(A) |
22 | 依據長期照顧服務法,長照基金之來源,下列何者錯誤?- 遺產稅及贈與稅的2%
- 菸酒稅菸品應徵稅額由每千支(每公斤)徵收新臺幣五百九十元調增至新臺幣一千五百九十元所增加之稅課收入
- 政府預算撥充
- 菸品健康福利捐
|
(D) |
23 | 全民健康保險法關於健保卡之規範,下列何者錯誤?- 健保卡由保險人製發
- 是一種具電子資料處理功能之全民健康保險憑證
- 用來存取及傳送保險對象資料
- 可以存放非供醫療使用目的及與保險對象接受本保險醫療服務無關之內容
|
(A) |
24 | 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關於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措施,應以風險評估為基礎,符合滿足國民享有之健康、安全食品以及知的權利,以及三項原則,以建構風險評估以及諮議體系。下列何者不包含於法規所訂之三項原則?- 公平公開原則
- 科學證據原則
- 事先預防原則
- 資訊透明原則
|
(A) |
25 | 關於菸品應徵健康福利捐金額之考量因素,不包括下列何者?- 國人全死因死亡率
- 菸品消費量及吸菸率
- 菸品稅捐占平均菸品零售價之比率
- 國民所得及物價指數
|
(D) |
26 | 癌症防治法明列之癌症防治事項,不包括下列何者?- 推動防癌宣導教育與預防措施
- 提供符合經濟效益之癌症篩檢
- 提供癌症末期病人安寧療護
- 辦理癌症防治相關之國際交流
|
(A) |
27 | 傳染病防治法關於傳染病病人之定義,下列何者正確?- 感染傳染病病原體之人及疑似傳染病之病人,均視同傳染病病人
- 感染傳染病病原體之人
- 不包含疑似傳染病之病人
- 感染傳染病病原體且經醫師確診或實驗室診斷確認者
|
(B) |
28 | 「國家為增進民族健康,應普遍推行衛生保健事業及公醫制度。」是推行公共衛生政策與制度最重要之依據,請問出自於憲法基本國策的那一節?- 國民經濟
- 社會安全
- 教育文化
- 人民之權利義務
|
(C) |
29 | 依據傳染病防治法,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配合及協助辦理傳染病防治事項,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內政主管機關:入出國(境)管制
- 經濟主管機關:防護裝備供應
- 交通主管機關:漁港之管制
- 勞動主管機關:勞動安全衛生及工作權保障
|
(C) |
30 | 有關全民健康保險不給付範圍之項目,下列何者錯誤?- 預防接種及其他由各級政府負擔費用之醫療服務項目
- 成藥、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
- 精神疾病日間住院
- 人體試驗
|
(B) |
31 | 愛滋感染者A搜尋網路得知B醫師為腹腔鏡微創手術專家,透過網路上提供的Line ID聯繫上B醫師所創建的「頂尖手術中心」群組。經群組小編C安排,A至B醫師門診就醫並排定一星期後至D醫院進行手術。A於手術前一日辦妥住院手續後,告知病房護理師其為愛滋感染者。隔日手術前,C通知A因為手術器械準備不及,當天手術取消,請A辦理出院手續。上述情境所可能涉及之法律問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就醫時應向醫事人員告知其已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A提供感染事實後,B即得依其風險判斷,決定是否提供A醫療服務
- 非醫療機構,不得使用醫療機構或類似醫療機構之名稱,若「頂尖手術中心」非醫療機構,B醫師不得使用「頂尖手術中心」之名稱招攬病人
- 愛滋感染者就醫可能對醫事人員產生風險,A應至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指定之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指定醫事機構,若D不是指定機構,D得拒絕A在其機構接受手術
- 感染者之人格與合法權益應受尊重及保障,不得予以歧視;B醫師以手術器械準備不及而拒絕手術應屬正當理由,不涉及就醫歧視
|
(C) |
32 | 下列何者非屬進行公共衛生計畫之倫理分析時應考量的問題?- 公共衛生計畫或政策之目標
- 達成計畫或政策目標之手段有效性
- 提供公共衛生服務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之合理經濟上利益
- 公共衛生計畫或政策對受影響人民造成之負擔
|
(D) |
33 | 在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期間,快速且大規模地接種COVID-19疫苗對於減少感染和結束大流行至關重要,有關達此目標之各種方法可能產生之倫理議題,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提供現金或禮物之接種計畫可鼓勵人民接種,但可能弱化人民接種疫苗之道德上義務,也可能加深對疫苗的不信任
- 給予完全接種者特權,例如得進入餐廳或健身房,可鼓勵人民接種,但必須考量對部分不適合接種者產生不公平對待
- 消除非法居留移工之疫苗猶豫,採取不查驗身分、不查處其非法居留事實可能比提供經濟誘因對其自主決定影響較小且更有效
- 強制接種可以快速拉高接種率,在國家提供緊急授權疫苗傷害補償的前提下,國家應針對高風險族群實施強制接種
|
(B) |
34 | 以下有關醫療機構或醫師之告知後同意義務,何者錯誤?- 病人為無行為能力人而無法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時,醫療機構或醫師仍應以適當方式告知本人
- 醫療機構診治病人、實施手術或侵入性治療時,應善盡說明義務,且均應取得病人之書面同意後始得為之
- 病人自主權利法規定,醫療機構或醫師僅能在病人未明示反對時,始得將病人之病情、治療方針、處置、預後情形等資訊告知病人之關係人,與醫師法或醫療法之規定不盡相同
- 醫療機構施行人體試驗時,接受試驗者若為限制行為能力人,需同時取得本人及法定代理人之同意
|
(C) |
35 | 以下有關病人隱私權保障或個人資料保護之敘述,何者錯誤?- 醫師法規定,醫師對於因業務而知悉或持有他人之病情或健康資訊不得無故洩漏,而一般認為若醫師依據相關法令規定提供病人資訊,應不構成「無故」而可成立阻卻違法之事由
- 個人資料保護法第6 條第1 項規定病歷、醫療、基因、性生活、健康檢查及犯罪前科之個人資料,原則上不得蒐集、處理或利用,除非有法定例外情形
- 中央健康保險署在事前未徵詢當事人同意、事後不允許退出之前提下,提供個人健康保險資料予學術研究機構於原始蒐集目的外進行學術研究,因相關資料已經去識別化而無法識別特定個人,故對個人權利並無侵害
- 通訊診察治療辦法規定通訊診療之實施仍應確保病患隱私權保護,包括相關過程應於醫療機構內實施
|
(B) |
36 | 以下有關人體研究之敘述,何者正確?- 人體研究法規範之人體檢體範圍僅包括人體器官、組織、細胞或體液,並不包括經實驗操作產生之衍生物質
- 人體研究於二個以上研究機構實施時,除非各研究機構有共同約定之倫理審查委員會,否則各該研究機構之倫理審查委員會均應加以審查
- 以研究原住民族為目的之人體研究,若不是在原住民族土地、部落或其周邊一定範圍內之公有土地進行,便不需要諮詢並取得原住民族之同意
- 使用未去連結之研究材料,逾越原應以書面同意使用範圍時,研究者可逕行將該研究材料去連結,便不需要再經過告知研究參與者並取得同意之程序
|
(C) |
37 | 在憲法中,有關公共衛生之內容,下列何者正確?- 公共衛生事項,依地方自治精神,由地方立法並執行之
- 公共衛生事項,由中央立法,並交由省縣執行之
- 公共衛生事項,由中央立法並執行之,或交由省縣執行之
- 憲法中並未出現「公共衛生」文字
|
(D) |
38 | 下列何者不屬於公共衛生政策的一般倫理考量?- 利益
- 尊重自主選擇與行動
- 保護隱私及機密資訊
- 落實結果正義
|
(B) |
39 | 伴侶告知(partner notification)是HIV、梅毒等性行為傳播疾病的重要防治手段,有關此種防治策略之倫理及法律議題,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每個人都有不傷害他人的道德義務,因此感染者有倫理上義務告知其性伴侶其感染狀態
- 依照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為達成調查感染源及接觸者目的,公衛人員在面對伴侶詢問指標病人身分時,應揭露感染者身分
- 醫師對感染者資訊有保密義務,但若感染者有義務保護伴侶避免傷害,卻拒絕告知伴侶其感染狀態時,醫師對伴侶的行善義務優先於對病人的保密義務
- 伴侶知悉權以及對公眾健康之效益,支持公衛機關執行接觸者追蹤,但應以提供感染者自願性諮商、告知服務為優先,並減少對伴侶進行告知後可能產生之暴力、歧視、污名化等負面影響
|
(D) |
40 | 下列那種檢體研究,研究倫理委員會最可能允許免取得研究對象之知情同意?- 衛生主管機關將國家實驗室檢驗法定傳染病之剩餘檢體,提供國家級研究機構成立檢體庫,連結病歷資料進行疫苗開發研究
- 醫院檢驗室人員利用住院病人檢驗剩餘檢體,進行檢驗品質之研究
- 為了解社區中是否有隱藏的無症狀新冠肺炎感染者,衛生主管機關與研究機構合作,對防疫人員、確診個案及接觸者、居家檢疫者等高風險者採集血液檢體,進行社區血清抗體調查
- 醫事人員向醫院人體生物資料庫申請蠟塊或玻片進行癌症基因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