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地方特考四等衛生技術

流行病學概要


申論題

擬答
《考題難易》★★
《破題關鍵》疾病篩檢的效度包括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與陰性預測值雖屬課內基本問題,多個年度皆有類似計算題,本題的難度是要將計算的結果,應用在冠狀肺炎的快篩的解釋,會是考生需要加強的部分。
  1. 將題意整理如下:
     PCR 
     (+)(-) 
    快篩工具(+)75580
     (-)20900920
      959051000

    敏感度 $Sen = \frac {75}{95}=0.7895$,特異度 $Sp = \frac {900}{905}=0.9945$
    陽性預測值 $PV+ = \frac {75}{80}=0.9375$,陰性預測值 $Sp = \frac {900}{920}=0.9783$
  2. 敏感度:指有病的人當中,篩檢呈陽性反應的比例。可以用來判定該篩檢工具正確檢定罹病者的能力有多強。
    特異度:指沒有病的人當中,篩檢呈陰性反應的比例。可以用來判定該篩檢工具正確檢驗出健康者的能力有多強。
    陽性預測值:當篩檢為陽性反應時,而此病人確實有病的預測機率。
    陰性預測值:當篩檢為陰性反應時,而此病人確實沒病的預測機率,
  3. 此快篩的偽陰性高達 $FN = \frac {20}{90}=0.2105$ ,也就是每五個有病者為有一個驗不出來陽性,在新冠肺炎流行期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就機場防疫的角度,此快篩工具並不適合。另一方面,此快篩工具的特異度相當高,所以使得在盛行率不到 1%的情況下,陽性預測值仍可達到九成以上,雖然仍不到可接受的程度,但可用來快速辨別有病者。
擬答
《考題難易》★★
《破題關鍵》相對危險性與標準化率乃至於標準化相對危險性,是近年來考試新增的命題方向,如106年高考衛政與105年地特四等衛政皆有命題。尤其要注意干擾因子的確認與其意義,可參考王瑋/流行病學P.5-40與P.5-41有完全相同範例。
  1. $RR= \frac {32.2}{15.2} =2.118$
    已婚者相對於未婚者者之乳癌死亡相對危險性為2.118倍
  2. 已婚者為標準,所以已婚者年齡標準化死亡率為32.2/10萬人年
    未婚者年齡標準化死亡率:
    $ \frac{0.6 \times 89.57+24.9 \times 61.65+ ... + 303.8 \times 7.8}{254.94}$ $=53.728$
  3. $SSR = \frac {32.2}{53.728} = 0.599$
  4. 干擾因子是特定危險因子對疾病的影響時的外在因子,干擾因子與暴露有關且它可以部分或全部解釋所得到的因果關係時,此種誤判因果關係的因子便稱為干擾因子。
    年齡會是肺癌發生的干擾因子,因為年齡較大比較有機會是已婚者,而年紀越大乳癌發生的機會也越大,所以當沒有控制年齡的情況下,年紀結構較輕的未婚組的乳癌發生率自然較低,所以年齡標準化後,未婚者的年齡調整後乳癌發生率便提高,使得已婚者相對未婚者的標準化相對危險性反而小於1,由此可知年齡是干擾因子。
擬答
《考題難易》★
《破題關鍵》本題是生態研究的標準考題,與106年高考衛政幾乎如出一轍,可參考王瑋/流行病學P.5-76有完全相同範例。
  1. 以國家為研究單位,而非以個人為研究對象,所以以23國的女性結腸癌發生率與每日肉類攝取量關聯性探討的研究法,稱為生態研究。生態研究的優點包括簡單容易操作,資料容易取得;相較其他方法經濟耗時甚短;並提供病因線索,產生病因假說,利於初步假說的擬定。生態研究的缺點是容易產生生態謬誤,以族群的資料來推論個人實際暴露情形,當我們無法取得或控制可能干擾因子的相關因素,便會扭曲暴露和疾病的相關性。
  2. 由散布圖可知,隨著每日肉類攝取量越多,女性結腸癌發生率也越高,兩者呈現正向關係。
  3. 單由散布圖無法肯定結腸癌與肉類攝取之間的相關性,主要的原因便是生態研究無個人實際肉類攝取與結腸癌發生率資料,由整體族群的資料來推論個別的關聯性,會扭曲暴露和疾病的相關性,便造成如同前述所謂的生態謬誤,所以亦無法推論因果關係。
擬答
《考題難易》★★★
《破題關鍵》選樣偏差是流行病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解題關鍵需判斷出不公平的比較與缺乏可比較性的地方在哪,雖然這需要點經驗才會知道。108年轉任衛政有類似概念,可參考王瑋/流行病學P.5-56有完全相同範例。102薦任醫管、101高考衛政與101普考衛政有類似問題可供思考,請參考王瑋/流行病學P.3-17至P.3-19頁範例說明。
  1. 選樣偏差是指研究對象選取不適當所造成的,研究個體的選擇並非是隨機的,亦即任何個體被選為研究對象的機率並非相等。研究的個案定義、資料收集都應該具有可比較的公平性,所以當出現不公平的選樣過程,即稱為選樣誤差。如世代研究中的健康工作者效應或在病例對照研究中的柏克森誤差。
  2. 不同的收案率可能會造成選擇性偏差,若是有暴露的人是否比較容易被發現有病或是比較容易被選入研究中,這樣就會造成選擇性偏差。例如乳癌家族史是影響婦女接受乳癌篩檢的重要因素,倘若從接受乳癌篩檢的婦女族群選取乳癌病例為病例組,而從社區未罹患乳癌的婦女族群,這樣便會產生選樣偏差。這樣的偏差來源是當暴露的人會接受較頻繁或詳細的檢查,使得比較容易被發現有病,對於對照組而言,是不公平的比較。

※本站所有內容皆為志光教育科技集團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複製、轉載、發行或刊他處。


TOP
× 109國考日程 109高普考錄取統計 會計師歷屆試題 記帳士師歷屆試題 營養師歷屆試題 土木技師歷屆試題 最新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