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答
教學研究分析,包括教材分析、教學重點、學生經驗、統整教學(教學注意事項)等四項。茲就「教材內容分析」與「學生特質分析」二類說明如下:
|
擬答
布魯姆(Bloom)等人在1960年提出認知領域(Cognitive Domain)的教育目標分類表,將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的類別,由最簡單到最複雜,由具體到抽象,排成六個層次,依序為知識(Knowledge)、理解(Comprehension)、應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綜合(Synthesis)與評鑑(Evaluation),每一個較簡單的類別都是想掌握下一個較複雜的類別的先決條件。茲就理解(Comprehension)、應用(Application)認知層次的說明及試題舉例說明如下:
|
擬答
高老師的課程設計理論取向係採用社會行為主義取向,茲就社會行為主義取向課程設計理論的特色說明如下:
|
擬答
敬致 諸位家長: 我是一年○班的導師○○○,很榮幸能與您一同分擔教育孩子們的重責大任。國中階段是孩子生涯發展的轉捩點,除了課業學習,孩子人格養成亦是此階段發展的重點,期盼在未來的三年裡,與您互動愉快,共同陪伴孩子們成長茁壯。
敬祝 時祺導師 ○○○ 謹職 |
1. | 李老師在數學課以實例陳述正數與負數的加法,並示範計算過程。其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學到蓋聶(R. Gagné)所主張的哪一種心智技能?
|
2. | 楊老師以「問題導向學習」設計教學活動時,就問題的情境設計而言,下列何者 不恰當?
|
3. |
謝老師使用兩極化的形容詞來測量學生對某一事物或概念的知覺,以了解學生的情感反應。這屬於哪一種評量方法?
|
4. |
張明明喜歡指使同學幫他做事。有一天,他想要黃老師依他的想法更改上課的活動 方式,但黃老師不願意,張明明便發脾氣不願意上課。張明明的行為屬於德瑞克斯 (R. Dreikurs)所提出的哪一項錯誤目標?
|
5. |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總綱列有「彈性學習課程」。下列何者較不符合其內容?
|
6. |
在西洋的萬聖節前,春水國中教師所共同規劃的課程,由英文介紹萬聖節的來源, 藝術與人文設計萬聖節的裝扮,自然與生活科技探討南瓜的特性,國文閱讀萬聖節的小說。此為何種類型的課程設計?
|
7. |
某測驗有A、B兩種題型,A題型20題,每題給予題幹及數個選項,受試者勾選正確選項則得分;B題型3題,每題以一段敘述提出問題,由受試者書寫發揮後,評予單一總分。相較於A題型,下列有關B題型的敘述,何者較為正確?
|
8. | 數學課程小組於發展課程時,召集人強調在設計課程內容與相關學習活動前,必須先分析學生特質、調查學校與社區資源及考量學校教育目標等。該小組的課程發展方式,較接近下列何種模式?
|
9. |
開學一週來,有四位學生分別向林老師報告受到同學的「霸凌」。下列何者最符合 「霸凌」的定義?
|
10. | 姚老師在進行「牡丹社事件」的教學時,先講述當時事件發生的情況,再讓學生依 自訂主題去圖書館蒐集該事件的相關資料,而不是從歷史發展的脈絡去講述該事件。他認為如此較能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成效也會較佳。姚老師的做法屬於哪一種組織教材原則?
|
11. | 校長及總務處根據英語課程小組的規畫,爭取校外補助及調整校內空間,建置英語情境教室,以增加學生的英語學習機會,提升英語素養。該教室屬於葛拉松(A. Glatthorn)所提出的哪一種課程?
|
12. | 下列做法,何者最符合合作學習教學法的「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
13. |
段考後,甲生抱怨第一個單元的題目過少。教師如要了解甲生的抱怨是否合理,較宜檢視試卷的何種效度?
|
14. |
陳老師擬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其能在學習過程中,運用自己的觀念進行 分析、歸納和創造。下列何種做法較不適宜?
|
15. | 潘老師在設計八年級人權教育融入相關學習領域的課程時,將期望學生所要學習的 人權教育理論與實務內容,與其所任教學習領域既有的認知、情意、技能等內涵組織在一起。此種作法符合課程組織的哪一規準?
|
16. |
培養學生欣賞美感的教學方式相當多。下列哪一敘述屬於「結構性欣賞」?
|
17. | 德雄常在課堂中帶頭起哄,影響班上的學習活動。許老師為了不讓德雄帶頭起哄, 刻意指派德雄擔任風紀股長,協助管理班級秩序。德雄為了維持班級秩序,自己的 問題行為也有所改善。許老師的做法,較符合下列哪一效應或原則?
|
18. | 在光明國中的校外教學過程中,建志私自離隊又忘了集合時間,因而遲到30分,影響後續的行程。帶隊老師十分生氣,在車上斥責建志。其他同學看到老師生氣的樣子,心生警惕。其後,未再發生遲到或私自離隊的情形。下列哪一效應可以解釋其他同學的行為反應?
|
19. |
教師設計測驗以瞭解學生的認知錯誤型態時,發現某生在「6+4÷2=?」這題的答案是「5」,因而得知該生需加強「先乘除,後加減」的知識概念。該測驗較屬於下列哪一評量類型?
|
20. | 吳老師在生涯發展的課堂上,提供「學校排名、模擬考分數、學校設備、地理位置、家長評價、教師知名度」等項目,請學生從自己的觀點,將這些項目,依其重要性加以排序,並寫下排序的理由。接著,在小組討論後,重新調整自己的排序,並與大家分享其排序的理由。吳老師採用下列哪一教學方法?
|
21. | 邱老師拿出一張光碟,請學生在半分鐘內,寫出光碟的用途,且越多越好。邱老師可藉此評估學生創造力的何種成分?
|
22. | 余老師在備課時發現教科書的部分內容,可能會對學生產生負面的潛在課程影響,便與同儕教師共同設計不含潛在課程負面影響內涵的新方案,再加以實施。余老師的做法,較屬於下列哪一課程實施的觀點?
|
23. |
何老師在教導「霧社事件」時,討論「賽德克•巴萊」影片的內容。大明認同莫那魯道率領族人抗暴是民族英雄,但大華卻覺得他過於激烈,讓許多族人白白犧牲。學生間不同看法的差異,屬於下列哪一課程?
|
24. |
欣欣中學實施問題導向學習課程已歷三年。該校校長為獲得課程的實施歷程、成果及未來改進方向等訊息,組成課程評鑑團隊,其成員主要為該校各學習領域的召集人、資深優良教師及學校行政人員,並另聘二位校外專家。此種做法屬於下列哪一課程評鑑類型?
|
25. | 某教師要提高其自編成就測驗的信度時,下列何者為較適宜的改善方式?
|
26. |
教師應關注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深度學習。下列有關「戰爭」的教學目標,何者不能達成較高層次的認知學習結果?
|
27. |
下列有關課程發展之「目標模式」與「寫實模式」的比較,何者錯誤?
|
28. | 白老師自編一份測驗,以了解學生在人際溝通與參與公眾活動的情況,但施測後,她發現此測驗的效標關聯效度不佳。下列何者最可能造成此測驗的效度係數不佳?
|
29. |
胡老師藉甲測驗得知學生在團體中的相對表現。周老師則採用乙測驗評估學生的表現是否達到預定的精熟標準。下列有關甲、乙測驗的敘述,何者較為正確?
|
30. |
大明幫父母賣衣服到凌晨才休息,因此上學常遲到。盧老師要如何運用三明治技術(sandwichtechnique)與其家長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