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答
陸續更新... |
擬答
陸續更新... |
擬答
陸續更新... |
擬答
陸續更新... |
1. | 小華是一位迅吃的國小學生,老師只能聽懂約60%小華的口語表達。為提高小華的溝通效能,下列哪一項教學重點較為適合?
|
2. | 為教導重度及多重障礙學生的交通安全,張老師設計了「交通安全」教學單元,下列哪一項較不屬於認知領域的目標?
|
3. |
教師為視覺障礙學生準備教材時,在不改變普通教育教材內容的情況下,把國字以點字或聲音的方式呈現,是屬於下列哪一項課程調整策略?
|
4. |
教導身心障礙學生學習,下列哪一項是較適當的順序?
|
5. | 小靜在解數學應用題時可以唸出題目的每一個字,但沒辦法了解題意,以致將不必要的數字加入計算。小靜的問題較屬於下列哪一項?
|
6. | 江老師這學期負責高職三年級集中式特教班專題實作課程,他決定應用合作學習法帶領學生進行汽車美容、餐飲服務與門市服務三個職類的成果發表。江老師在教學安排時最需要注意下列哪一項?
|
7. |
有關個別化教育計畫擬定與執行的敘述,下列哪一選項較為正確?
|
8. | 下列哪一項較不符合自我倡導(self-advocacy)的學習內容?
|
9. | 下列哪一選項有關教學評量調整的敘述較為正確?
|
10. |
教師教導身心障礙學生辨識悲傷情緒時,下列哪一項教學設計較不適當?
|
11. | 下列哪一選項對促進學生學習類化所採用的策略較為正確?
|
12. | 下列哪一選項是學習「會指認錢幣1元、10元、50元」目標的先備能力?
|
13. |
小傑是國小一年級的重度聽覺障礙學生,為了促進小傑的語言發展,下列哪一選項是需較優先考量的措施?
|
14. | 大華是高中三年級裘馨式肌肉萎縮症的學生,下列哪一選項是規劃大華個別化教育計畫時較為適當的措施?
|
15. | 針對國小集中式特教班三年級智能障礙的小明,學習生字詞的教學順序,下列哪一項的順序較為適當?
|
16. | 大明是高中一年級就讀普通班的身心障礙學生,林老師於基礎化學課程中,教導全班學生果皮酵素清潔劑對環境的益處,並且讓學生分組回答酵素的益處、寫出果皮酵素原液的調製比例,再由學生分組完成調製果皮酵素清潔劑,並請大明自行記錄與檢視實驗結果。林老師較適合採用下列哪一選項的方式評量大明學習成果?
|
17. | 王老師發現小華的社會認知能力較弱,以致經常與同學發生衝突,所以在下學期為小華增加了社會技巧課程,並請原班導師在進行小組活動時,為小華安排同儕小老師,以協助其與小組成員適當的溝通與互動。下列哪一選項是王老師採用的課程調整?
|
18. | 小明是就讀普通班的身心障礙學生,經常與同儕發生嚴重的言語及肢體衝突,普通班導師和特教老師合作,對全班學生進行認識和接納身心障礙學生的課程,期能有助於減少小明與同儕的衝突。這是屬於下列正向行為支持方案的哪一種介入策略?
|
19. |
小美是國小五年級在集中式特教班就讀的自閉症學生,繪畫能力比一般同齡學生好、音樂表現則相差不多。下列哪一選項的課程安排方式較適合小美?
|
20. |
小華是就讀國小一年級的聽覺障礙學生,配戴助聽器後能對別人的話語做簡單的口語回應;對筆畫與字形沒有概念,也不了解字的意義。下列哪一選項較適合做為小華這學期的學習重點?
|
21. | 小明是國小三年級的腦性麻痺學生,有輕微構音障礙、右手抓握能力不佳、雙腳無法行走等狀況。下列哪一選項的輔具較適合小明使用?
|
22. | 小明是被鑑定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學生,常常上課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下列哪一選項是教師上課時較適合為小明做的調整措施?
|
23. | 小威是國中低功能自閉症學生,無口語能力,興奮時會發出「ㄚ、ㄚ」音;能理解並完成一個簡單指令;有需求時會以肢體動作表達。下列哪一選項的教學目標對小威較為適當?
|
24. | 在數學課程中教師以分組進行教學活動,同組學生必須共同討論解決數學應用問題。第五組的三位一般學生學習目標是能寫出正確解題步驟並獲得正確答案,而同組的一位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目標則是能仔細閱讀問題,並用自己的話向同組成員正確重述該問題。上述安排是應用了下列哪一選項的課程?
|
25. | 下列哪一選項的敘述較為正確?
|
26. | 張老師要教導身心障礙學生了解「杯子」的概念,下列哪一選項的教學策略較為適當?
|
27. |
下列哪一選項有關身心障礙學生資源班課程的敘述較為適當?
|
28. | 小強是國中九年級的亞斯伯格症學生,能與同學互動但人際關係不佳,課業成績中等,對數學特別有興趣且成績優異。家長希望他將來可以進入大學就讀。下列哪一選項是最適合小強的課程規劃?
|
29. |
有關合作教學(co-teaching)的說明,下列哪一選項較為適當?
|
30. |
普通班王老師與校內特教教師,針對該班學習障礙學生難與同儕建立或維持友誼的人際關係不良問題提出討論,下列是四位特教教師所給予的回饋,哪一位教師的建議較不適當? 教師甲:「課堂活動採分組方式進行,增加組內學生彼此接觸及互動的機會」 教師乙:「以角色扮演方式教導學生學習如何以讚美增進同儕關係」 教師丙:「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每天記錄交友情況並進行自我檢討」 教師丁:「設計活動,讓該生有機會表現他的優點,以獲得同儕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