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高考衛生行政

流行病學


影片內容:
01:29 高考生物統計_申論題1
07:45 高考生物統計_申論題2
13:35 高考生物統計_申論題3
20:39 高考生物統計_申論題4
28:33 高考流行病學_申論題1
36:50 高考流行病學_申論題2
47:24 高考流行病學_申論題3

申論題

擬答
  1. 三階段試驗(Phase III Trials)需招募最多人,此階段提供藥物相較其他藥物的效力及常見副作用的確切證據,這時需要數千位受試者來偵測臨床上重要的治療效果,最後將試驗結果供衛生主管機關參考,是否核發上市許可證。
  2. 第一階段試驗(Phase I Trials)需招募最少人,此階段的主要目的是要確認藥物的特性(吸收、擴散、代謝、消除)及安全的劑量範圍,此時只需要數十位病人即可,而且不需要對照組。
  3. 第三階段試驗即是進入標準的臨床試驗或是一般所談之狹義臨床試驗,需使用盲目程序來進行,而較嚴格的臨床試驗,在第二階段試驗亦須進行盲目程序。
    參與研究的個案和評估員皆被隱瞞治療分配的訊息,稱為雙盲設計,盲目的方式可減少報告或測量結果產生的偏差。病人本身知道自己接受什麼治療時,有可能改變自己的遵醫囑或對症狀的報告;照顧病人的醫師若知道病人接受什麼治療,有可能潛意識對他們作不同的處置;負責分派的人若知道病人接受治療,有可能依照自己的意願將病人選入試驗。
  4. 第三期臨床試驗主要療效評估指標為功效(Efficacy)
    功效(Efficacy)= $\frac {比較組發病率 - 介入組發病率}{比較組發病率}$
  5. 效用(Effectiveness)與功效(Efficacy)兩者概念不同,功效是指一個藥品在高度控制的環境下使用所表現的結果,所以Efficacy是指在「理想」的情況來評估一個新藥藥效或是手術方法的效果;而Effectiveness是指一個藥品在真實一般環境下使用所表現的結果,即「非理想」的情況的效益,所以除了很特別的情況下,一般RCT皆是以有效性表示效果。疫苗效用的評估用於疫苗接種後持續性的人群監測階段,這個過程稱為「上市後監視」,有時也稱為臨床試驗第四階段。
擬答
  1. 民眾同意或志願參加篩檢活動的,通常都是屬於保健態度較一般人積極的族群,較可能採取其他的健康行為。諸如規律生活、均衡飲食、勤於運動等等,使得他們罹患疾病的機率或是病程長短與一般人有所不同,並非篩檢的功效。
  2. 發病-盛行偏誤常被稱為倖存者偏誤(survival bias),亦是選擇偏誤的一種。當用於研究的病例是盛行個案,即為長期的倖存者,但不包括死亡病例或那些病程短而非典型的病例,他們的平均存活率高於嚴重者的存活率。所以看起來有進行篩檢者,會有比較長的存活期,但此非篩檢的功效。
  3. 臨床進展緩慢的疾病有較長的臨床前期,所以較容易被提前檢驗出來,本身即有較好的預後,並非篩檢的功效。
  4. 區間個案是被認為有較短臨床前期可偵測期的個案,即在兩次常規篩檢中間發病的個案,這樣的個案存活期較短,所以有篩檢的個案會以為有良好的預後,但非篩檢的功效。
  5. 因為藉由篩檢,疾病提早被檢驗出來,而發現病例的時間也因此提早了,使得存活時間增長,事實上病例的病程並沒有改善,壽命也沒有增加。
  6. 若採用實驗型研究,可將時間原點作為隨機分派起點而不是疾病診斷時間點,或者比較給定時間段內發生的死亡人數或與倖存的人數。若採用觀察型研究,可透過整體疾病的發生率與盛行率來估計存活期,進而可推算平均前導時間,所以有做篩檢的功效,應是參與篩檢者的存活時間勝於未參與篩檢者的存活時間加上前導時間的總和。
擬答
  1. 2016年男性胃癌粗發生率為 $\frac{新發生案}{具風險之總人年數}$
    =$\frac{2306}{117.2}$
    =19.68 (每10萬人年)
  2. 2016年女性年齡標準化率B,是以2000年世界人口數為標準,即以2000年世界人口數為權重,而後利用2016年女性年齡別發生率進行加權平均所得之調整後的率。而年齡標準化率B大於年齡標準化率A,代表台灣人口較於全世界在2000年比上1976年的人口分布上相對更老。
  3. 將原始表格整理如下:

    台灣男性胃癌0-74歲之年齡累積發生率為1.000
    累積發生風險即為發生密度為0.128/10萬人年

※陸續更新中....
※本站所有內容皆為志光教育科技集團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複製、轉載、發行或刊他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