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高考衛生技術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


申論題

擬答
  1. 「長者健康整合式評估」包含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視力、聽力、憂鬱等6大項目。認知功能包含記憶力與定向力(如:今天是幾號?);行動能力如:是否能在14秒內,雙手抱胸連續起立坐下5次;營養狀況如過去三個月體重突然減少3公斤以上;憂鬱情形如過去2週覺得心情低落沮喪、沒有希望等。
  2. 如果發現評估結果有任1項異常,可就近尋求社區診所或醫院的家庭醫學科、老年醫學科,做進一步評估。除此之外,衛生局所也可提供民眾有關健康促進的社區資源,例如:長者運動相關課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營養推廣中心、失智友善社區等,讓長者獲得完整照顧,並預防及延緩長者失能,擁有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擬答
  1. 健康識能是指個人獲得、處理以及了解基本健康訊息,並以此進行健康決策的能力。
    其架構層級能力包括三個層級:
    1. 功能性(functional)識能,為充足的讀寫技能,讓個體在生活情境中有效運作,發揮功能。
    2. 溝通/互動性(communicative/interactive)識能,較進階的認知與社會技能,用以參與日常活動,從不同溝通管道中擷取資訊並了解意義,及應用新資訊來改變環境。
    3. 批判性(critical) 識能,更進階的認知與社會技能,用以批判性分析、運用資訊,以對生活事件及情境獲得較佳的控制。
  2. 健康照護機構應致力於「讓民眾易於獲取、理解、應用健康資訊與服務」。
    醫療提供者有責任提供健康識能友善的服務,使就醫者不論其健康識能程度高低,都能有效獲得所需的健康資訊與服務。
    美國國家醫學院(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提出健康識能機構應具備下列十項屬性:
    1. 機構領導者將健康識能整合於組織任務、結構與運作中。
    2. 將健康識能整合於規劃、評量、病人安全及品質改善。
    3. 使工作人員具備執行健康識能的知能並監測其執行情形。
    4. 具有設計、執行及評估健康資訊與服務的人員。
    5. 滿足不同程度健康識能群體的需求,並避免對低健康識能者的刻板印象。
    6. 使用健康識能策略於人際溝通,並確保所有接觸情境都易於理解。
    7. 提供容易獲取的健康資訊與服務,並有導航協助。
    8. 設計並提供易理解且易執行的書面、影音教材與社群媒體。
    9. 在高風險情境下遵行健康識能原則,包括轉診及用藥溝通。
    10. 清晰傳達健康計畫的內容及服務費用的資訊。
  3.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從106 年開始,將健康識能列入健康醫院認證標準中的標準3.2.4:「醫院有健康識能友善的推動策略,使就醫者易於獲得、理解、應用資訊及服務,以照護及增進健康」。
    細項包括:
    1. 有提升員工健康識能的教育訓練。
    2. 提供就醫環境的協助資訊。
    3. 符合健康識能原則的健康資訊溝通,包括各種形式及管道的資訊(如:口語、圖文、影音、數位資訊等),並納入使用者參與。
    4. 有增進病人或家屬的健康識能活動或措施( 如:團體衛教及講座⋯等)。
    5. 有增進社區健康識能的活動或措施。
擬答
  1. 健康信念模式的重要元素包括:
    1. 自覺罹患性(perceived susceptibility):指個人對罹患疾病之可能性的主觀評估;在疾病行為的研究中,這個因素是指再患某種疾病的可能性,或是對診斷結果的相信程度。
    2. 自覺嚴重性(perceived seriousness):指對罹患某種疾病之嚴重性的感受;自覺嚴重性不僅指個人對疾病之醫療結果的評估,也包括因患病而造成的生活影響之評估。
    3. 自覺行動利益(perceived benefits):指個人對所採取之行動能否降低罹患和嚴重程度的主觀性評估;除非評估結果該行動易實現且有效,否則不易採取行動。
    4. 自覺行動障礙(perceived barriers):指行動者對行動過程中可能存在之障礙的評估(如花費太高、不方便、會痛、有副作用等)。
    5. 其他變項(other variables):包括修飾因子(modifying factors)和行動線索(cues to action)。修飾因子係指:人口學變項(如年齡、性別、種族等)、社會心理學變項(如人格、社經水準、同輩團體等),以及結構變項(如對疾病的認知和接觸等)。行動線索包括內在的(如疾病的症狀)和外在的(如大眾傳播的報導、人際間的互動和健康檢查結果通知等)。
  2. 據此,分析民眾接受目前政府補助四大癌症篩檢的健康行為之相關因素,以下分別說明:
    1. 大腸癌篩檢
      影響此健康行為的相關因素包括大腸癌罹患性認知(例如覺得不會得病,身體沒有不舒服)、自覺嚴重性(例如覺得不重要)、糞便潛血檢查檢體收集自我效能、有大腸癌家族史、過去經驗、自覺大腸癌篩檢之行動利益、自覺大腸癌篩檢之阻礙因素(例如沒時間或覺得麻煩)等。研究發現,自覺大腸癌篩檢之行動利益為主要影響再檢行為之因素。
    2. 口腔癌篩檢
      影響此健康行為的相關因素包括口腔癌罹患性認知(例如覺得不會得病,身體沒有不舒服) 、自覺嚴重性(例如覺得不重要)、過去經驗、同儕經驗、自覺口腔癌篩檢之行動利益、自覺口腔癌篩檢之阻礙因素(例如沒時間或覺得麻煩) 等。
    3. 子宮頸癌篩檢
      影響此健康行為的相關因素包括子宮頸癌罹患性認知(例如覺得不會得病,身體沒有不舒服、接收到的資訊)、過去經驗、自覺子宮頸癌篩檢之行動利益(健康很重要)、自覺子宮頸癌篩檢之阻礙因素(例如到醫院時順便做)、行動線索(例如跟丈夫或伴侶討論) 等。
    4. 乳癌篩檢
      影響此健康行為的相關因素包括乳癌罹患性認知(例如覺得不會得病,身體沒有不舒服)、自覺嚴重性(例如覺得不重要)、過去經驗、乳房自我檢查自我效能、停經年齡、有乳房疾病家族史、過去經驗、自覺乳癌篩檢之行動利益、自覺乳癌篩檢之阻礙因素(例如沒時間或覺得疼痛) 等。
擬答
  1. 失智友善的社區包含四大元素—友善居民、友善組織、友善環境與社會參與。
  2. 其內涵分述如下:
    1. 友善居民:對失智症有正確識能,能尊重失智症個案人權;消除歧視,願給予失智症家庭協助與關懷。
    2. 友善組織:商店/銀行/小吃店/派出所/廟宇/教會等組織對失智症有正確認識,提供友善購物環境;提供茶水及休憩,發現需要協助時,協助通報並主動關懷。
    3. 友善環境:改善無障礙設施/斜坡/照明/防滑/交通等,保障安全及降低社會參與障礙。
    4. 友善參與:多元行銷宣導,建立社區網絡守護失智者,維持失智者及照顧者日常生活及社會參與。

※本站所有內容皆為志光教育科技集團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複製、轉載、發行或刊他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