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公職護理師考古題

行政法、衛生行政及其相關法規


申論題

擬答
行政命令一詞,為行政機關所發布命令之泛稱,其是否基於法律之授權、適用範圍、效力等,均無法由字義知悉,為避免概念模糊、滋生疑義,並統一法律用語,明確釐清命令之內涵及意義,自有依行政程序法精確使用「法規命令」、「行政規則」一詞之必要
  1. 法規命令與行政規則之異同
    1. 法規命令須法律明確之授權,行政規則之訂定毋須法律授權。
    2. 法規命令影響限制外部人民之權利義務關係,行政規則主要在規範行政機關內部秩序及運作。
    3. 從效力角度看行政規則僅就行政內部有拘束力,對於人民與法院不受其拘束,而法規命令對於人民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
    4. 以訂定程序區分法規命令需經由提議,經過草案預告,舉行聽證,而後審查通過,公布之後使得施行;行政規則係行政機關本於權限或職權所發布之命令,通常係為執行特定法律之需要而訂頒。
    5. 法規命令屬於中央法規標準法所稱命令之一種,得使用「規程」、「規則」、「細則」、「辦法」、「綱要」、「標準」及「準則」等7種名稱,但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七條規定本於職權訂定而無法源依據之命令,因其無法律授權依據,實務上即不得稱為法規命令;行政規則無需法律直接授權依據,不具法規命令之性質,實務上習稱之「行政規定」均屬之,裁量性行政規則常仿照法規命令定有名稱,惟其命名方式與法規命令不同,依其規範內容及性質,常用之名稱有「要點」、「注意事項」、「基準」、「須知」、「程序」、「原則」、「措施」、「範圍」…等,此類具名稱之行政規則其格式亦常以條列方式處理。
  2. 憲法或法律相牴觸之適用性
    有關法律保留原則之運用,實務上可參採中央法規標準法第五條規定,依該法規定屬於法律保留事項有:「
    一、憲法或法律有明文規定,須以法律規定者。二、關於人民之權利義務者。
    三、關於國家機關之組織者。
    四、其他重要事項之須以法律定之者」,
    上述事項如無法律明文規定,行政機關即不能合法的作成行政行為,蓋法律保留事項屬於立法權,又稱為國會保留,須由立法機關以法律定之。基於依法行政原則,行政機關在業務執行及政策推動上,須要借助法規工具,除法律及法規命令外,行政規則亦屬於行政機關最常運用之工具,機關行政人員如能熟悉行政規則之訂定原則,對於行政管理機制之建立,應有相當助益。
    在實務上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四零七、三四四、三四七、二四七等號解釋,依上開解釋意旨,行政機關為執行特定法律所發布之命令具有其合法性,易言之,行政機關為執行特定法律,得訂頒解釋性規定及裁量基準,作為執行之工具,非謂行政機關訂定所有行政命令均須法律授權,上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內容,有關行政規則適法性之闡釋,對於行政程序法所規範行政規則之定義有補充之效果。
擬答
臺灣在各項菸害防制策略推動下,無論是成人、青少年、老人吸菸率,均有顯著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依據2016 年調查顯示,原住民吸菸率近3 成,另外,不吸菸女性過去一週內有家庭二手菸暴露比率高於不吸菸男性,顯示國內仍有待強化相關菸害防制策略。
公寓大廈、社區等屬私人領域範圍,非屬菸害防制法所定之禁菸場所;列舉以下法規:
  1.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3條第1項
    「有關公寓大廈、基地或附屬設施之管理使用及其他住戶間相互關係,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得>以規約定之。」可經由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做成決議,於規約內載明禁菸之場所,或加裝強制排煙設備,以減少大樓住戶二手菸問題
  2.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6條
    「住戶不得任意棄置垃圾、排放各種汙染物、惡臭物質或發生喧囂、振動及其他與此相類之行為。」
  3.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47條
    「住戶違反前四項規定規定時,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應制止或按規約處理,經制止而不遵從者,得報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處理。」
擬答
健康治理受到全球化與國際化影響,疫病已無遠弗屆,面對國內外各種傳染病的威脅,除建置完備的傳染病防治法源及架構,並順應國際防疫趨勢及需求,同步調整防治作為。
  1. 治理是一個政治過程,涉及平衡競爭影響和需求。這包括維持政策制定和實施的策略方向、偵測並導正整體方向、確立國家的健康問題、規範從健康經濟面到提供衛生保健服務的各種行為、建立透明有效的問責機制。
  2. 健康治理的內涵乃是正式或非正式機關用國家、跨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等角色去立法、擬定與執行政策,以對抗公共衛生危機與健康不平等的困境,為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下的“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健康幸福狀態。
  3. 面對新冠肺炎為國際關注公衛緊急事件,政策決定者需將健康問題往全球化方向思考、擬定與執行,將健康議題、疾病與公共衛生研究納入世界脈絡關懷。近年多種新興傳染疾病,演變成全球性擴散的疾病,疫情隨著人們搭乘各種交通工具而到處傳播;又或是低社經地位帶來的疾病問題,亦為全世界普遍的現象,隨著全球經濟、貿易的發展而不斷加劇。邊境檢疫及境外防疫即是保護國家安全的重要一環,在強化國際安全及全球防衛的概念下,遵循「國際衛生條例 2005」阻止傳染病的跨國散播,各國應強化通報、應變及建置國際指定港埠的核心能力等,落實世界衛生組織「世界一體、防疫一體」之主張,更是展現國家實力的重要表徵。
擬答
維持國內疫情之穩定控制,使民眾生活及產業經濟能於具備一定安全條件下,逐步恢復正常運作,擴大鬆綁生活防疫規範,邁入下一階段後疫情時代,考驗著公部門應變能力。
  1. 科技化管理隔離及檢疫措施對象:
    串聯戶政、健保、海關與移民資料庫,建置「入境檢疫系統」、「防疫追蹤系統」以及「電子圍籬系統」,並與民政單位、衛政單位與轄區警察合作,在兼顧防疫需求及個人隱私前提下,關懷並掌握居家隔離/檢疫者行蹤。對於違反隔離或檢疫措施者,依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處以罰鍰並強制安置至集中檢疫處所。
  2. 成立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關懷中心:
    衛福部成立疫情關懷中心,由地方政府跨局處統籌轄區資源,提供民眾在居家隔離/檢疫期間能獲得生活、心理及就醫支持。
  3. 各項重要社區防治相關措施:
    1. 確保社交安全距離,落實自主健康管理
    2. 協助隔離/檢疫民眾適當區隔
  4. 擴大集中檢疫場所收治量能:
    為杜絕COVID-19社區疫情的發生、傳染及蔓延,指揮中心指定徵用設立檢疫隔離場所、徵調相關人員,並持續進行場勘、徵用合適地點,擴大集中檢疫場所量能。
  5. 建立正向防疫社會氛圍:
    為使各項疫情更加資訊透明,並建立與民眾直接溝通及釋疑之管道。致力營造友善、包容、不歧視的社會氛圍,避免社會與居家隔離/檢疫者及確診者對立;為使民生及產業逐步恢復正常運作,政府鼓勵民眾落實勤洗手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外出活動時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
擬答
肥胖的健康危害是 21 世紀全球性公共衛生議題的焦點,依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 2016 年 18 歲以上的成人中約有 19 億人為過重及肥胖,以及超過 3.4 億 5-19 歲兒童或青少年為過重或肥胖。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率亦為 45.4%,另國人十大死因中,多和肥胖及肥胖所引發危險因子及慢性疾病徵兆有關。因此,肥胖防治也為我國公共衛生當前要務之一。
  1. 飲食層面
    五份新鮮的蔬菜與水果,以及均衡攝取鮮奶、堅果、糙米飯等;避免洋芋片、炸雞、速食、含糖飲料等易造成肥胖的食品;並和家人一起用餐,掌握定時定量、三餐均衡之飲食習慣,且攜帶環保水壺,鼓勵喝白開水。
  2. 運動層面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兒童及青少年每天應累計至少60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成人方面,研究指出要達到預防體重增加的目的,一週執行中等費力的身體活動須達到150-250分鐘;而達到顯著的減重目的,一週執行中等費力的身體活動則須達到225-420分鐘。建議以每週減輕0.5公斤為原則,以達成理想體重為最終目的,若遵循此原則,每天至少須減少500大卡的熱量,建議飲食控制及身體活動兩者並行。每日久坐時間不超過2小時,以步行、爬樓梯、做健康操、騎自行車、假日安排全家親子活動等方式增加身體活動量。
  3. 行為修正層面
    鼓勵養成規律生活習慣,避免晚睡及熬夜,每天至少睡眠8小時。

※本站所有內容皆為志光教育科技集團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複製、轉載、發行或刊他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