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普考衛生技術

公共衛生與衛生法規概要


申論題

擬答
  1. 總生育率定義:
    將年齡別生育率加總(若是以五歲為一年齡組,必須先將每各年齡別生育率乘以五後再加總)。代表的意義是指育齡婦女(一般是指15至49歲之間),依照當年的年齡別生育率生育,其一生中所生育之子女數。
  2. 臺灣歷年來總生育率變化趨勢:
    台灣自民73年起平均每位婦女生育數少於2.1人,已低於維持穩定人口結構的替代生育水準(2.1人),再加上近年持續降低的生育趨勢,民92年總生育率降至1.3人以下之超低生育率水準(1.235人),之後持續下降至民99年的0.895人為近年來最低點,民101年(龍年)有提升到1.27人,隨即下降,近5年內為1.165人~1.06人(民107年),並有下降趨勢。
    20年內的趨勢圖可見內政部網站。
擬答
  1. 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
    又譯作功利主義,是一種倫理學之理論類型,認為最正確的行為是將效益達到最大「效益」,也就是快樂幸福(happiness);傾向得到最大快樂,傾向避免痛苦就是較為正確的選擇。效益主義的創始人邊沁將效用描述為一個行為所產生的所有快樂的總和,減去參與此行為的所有人的痛苦。效益主義是一種結果主義,認為任何行為的結果都是對和錯的唯一標準。與其他形式的結果主義(如倫理利己主義)不同的是,效益主義平等地考慮所有受牽連的人的利益,乃至有些更顧及動物之利益。
  2. 平等主義(Egalitarianism)
    是主張全人類平等的學術思想,是為了回應有差別對待成分的防止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的積極行動。平等主義是基於所有生命要求在社會上的平等政治主張,以及所有生命應平等地得到社會的保障。社會保障包括法律權利、政治權利、公民權利、經濟權利,以至動物權利等等。平等主義核心的思想是平等,諸如必須不分物種、種族、經濟、階級、性別、信仰、性取向之類。所以政府的政策不應因生命的物種、種族、經濟、階級、性別、信仰、性取向等不同而偏袒傾向任何一方。
擬答
與原本的勞工安全衛生法相比,102年修訂的職業安全衛生法對於職場健康風險之雇主預防管理責任,主要新增了第5條與第6條部份內容,說明如下:
第 5 條
雇主使勞工從事工作,應在合理可行範圍內,採取必要之預防設備或措施,使勞工免於發生職業災害。
機械、設備、器具、原料、材料等物件之設計、製造或輸入者及工程之設計或施工者,應於設計、製造、輸入或施工規劃階段實施風險評估,致力防止此等物件於使用或工程施工時,發生職業災害。

在第6條中,第五項增加了物體飛落、第十一項增加了風災,並且增加了第十二項以後的內容。第6條的全部內容如下:
第 6 條
雇主對下列事項應有符合規定之必要安全衛生設備及措施:
  1. 防止機械、設備或器具等引起之危害。
  2. 防止爆炸性或發火性等物質引起之危害。
  3. 防止電、熱或其他之能引起之危害。
  4. 防止採石、採掘、裝卸、搬運、堆積或採伐等作業中引起之危害。
  5. 防止有墜落、物體飛落或崩塌等之虞之作業場所引起之危害。
  6. 防止高壓氣體引起之危害。
  7. 防止原料、材料、氣體、蒸氣、粉塵、溶劑、化學品、含毒性物質或缺氧空氣等引起之危害。
  8. 防止輻射、高溫、低溫、超音波、噪音、振動或異常氣壓等引起之危害。
  9. 防止監視儀表或精密作業等引起之危害。
  10. 防止廢氣、廢液或殘渣等廢棄物引起之危害。
  11. 防止水患、風災或火災等引起之危害。
  12. 防止動物、植物或微生物等引起之危害。
  13. 防止通道、地板或階梯等引起之危害。
  14. 防止未採取充足通風、採光、照明、保溫或防濕等引起之危害。

雇主對下列事項,應妥為規劃及採取必要之安全衛生措施:
  1. 重複性作業等促發肌肉骨骼疾病之預防。
  2. 輪班、夜間工作、長時間工作等異常工作負荷促發疾病之預防。
  3. 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之預防。
  4. 避難、急救、休息或其他為保護勞工身心健康之事項。

前二項必要之安全衛生設備與措施之標準及規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擬答
  1. 校正失能狀態後人年(DALYs)的定義為壽命損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加上健康生命損失年(years living with disability),其意義為「擴展了因過早死亡而損失的潛在壽命這一概念,將因為健康狀況不佳或失能而損失的『健康』年歲也包括進去。」,即可以將死亡率和發病率合併成單一的、共同的度量。
  2. 校正失能狀態後人年(DALYs)最常被應用於對公共衛生政策和健康影響評估,尤其是對國家內或國際間的疾病負擔評量與比較,若單看死亡率或潛在生命損失,就無法看出造成失能之疾病或症狀的重要性,因其不會被列入死亡或潛在生命損失的前十名,然而卻可能造成人民極大的日常生活或生活品質損害,並且使人民因此無法工作,影響國家生產力與經濟。舉例來說,根據健康指標與評量研究機構(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IHME) 2017年的結果,全球不分年齡性別,前十大造成健康生命損失年(YLD)的原因中有八個為慢性疾病,依序為下背痛、頭痛、憂鬱症、糖尿病、老化造成的聽力損失、慢性阻塞性肺病、失明或視覺受損、其他肌肉骨骼疾病。若以死亡率來看,僅慢性阻塞性肺病與糖尿病列入前十大死因,分居第3與第9位。

※本站所有內容皆為志光教育科技集團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複製、轉載、發行或刊他處。


TOP
× 107國考日程 106高普考錄取統計 會計師歷屆試題 記帳士師歷屆試題 營養師歷屆試題 土木技師歷屆試題 最新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