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第二次食品技師

食品微生物學


申論題

題目一

說明牛奶中酪蛋白(casein)的組成與結構,並由酪蛋白的結構與化學變化,說明優格(yogurt)與乾酪(cheese)有何差異。(20 分)
擬答

  1. 酪蛋白(casein)組成與結構
    約佔牛乳蛋白質之80%,具磷酸根,屬於磷蛋白(αS1, αS2, β, κ)。大部分的酪蛋白與鈣、無機磷酸鹽(PO4)結合成膠質粒子。酪蛋白含有大量的脯胺酸,這些脯胺酸通常不參與有機體中的化學反應。酪蛋白沒有雙硫鍵,沒有明顯的三級結構。酪蛋白呈略疏水性,在牛奶中被包覆在酪蛋白膠束囊中,膠束是酪蛋白聚集產生的微小懸浮粒子,被κ-酪蛋白所包覆,膠束內部為親水性,然膠束內的酪蛋白受鈣離子與疏水力而被束縛。
  2. 酪蛋白遇酸或凝乳酶 (rennet)即會凝固,
    利用此特性可以製作各種加工乳製品,例如乾酪(cheese),酪蛋白為牛乳蛋白中最多的成分,因此,製作乾酪時,酪蛋白膠粒所凝集的凝乳大部分蛋白滯留,剩下的為未凝乳乳清。酪蛋白膠粒表面的κ-酪蛋白受凝乳酵素作用,親水性蛋白巨肽游離出,膠粒表面逐漸疏水性化,形成凝乳。
  3. 優格(yogurt),即利用酸之凝固現象製作而成。
    牛乳添加酸,或以乳酸菌作用生產乳酸時,降低乳的pH,進而接近蛋白的等電點時,膠粒與膠粒的表面逐而聚集、沉澱,形成凝乳。
題目二

說明食品香味的形成方式,以蔥屬植物洋蔥、大蒜等為例,舉例其特徵香味。(20 分)
擬答

  1. 食品中香味或刺激化合物的生成途徑有酵素之直接作用、酵素的間接作用與非酵素反應。
  2. 百合科蔬菜中的蔥屬如洋蔥、大蒜、韭菜等,具有刺鼻氣味,主要特徵香味化合物為含硫化合物(硫醇、硫醚、雙硫化合物、三硫化合物、塞吩等)。當這些蔬菜組織受到破壞時,酵素釋出,與揮發物前驅物作用,進而產生獨特香味。
  3. 大蒜的味道是因為被外在的機械力道破壞其完整的組織,使內部含有的酵素與某種化合物形成蒜素(allicin),為活躍的含硫分子,產生大蒜典型氣味之原因。
  4. 洋蔥所含前驅物S-(1-丙烯基)-L半胱胺酸亞碸類化合物經蒜苷酵素(alliinase)催化,產生的中間產物再經進一步反應,產生催淚物質硫代丙醛-S-氧化物(thiopropenyl-S-oxide),大蒜與洋蔥的氣味物質形成的機制相同。
題目三

以蛋黃醬(或稱美乃滋,Mayonnaise)為例,說明乳化作用的機制,並指出卵黃中做為乳化的主要成分為何。(20分)
擬答

  1. 乳化指的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相容液體(水和油脂)攪拌、結合在一起,而這個過程則需要乳化劑(Emulsifiers)的協助。乳濁液又分成水包油(oil-in-water)和油包水(water-in-oil)兩種型態。水包油(oil-in-water)連續相為水溶液(水多),分散相為油脂(油少),反之,油包水(water-in-oil)連續相為油脂(油多),分散相為水溶液(水少)。
  2. 蛋黃醬(或稱美乃滋,Mayonnaise)之乳化機制:卵黃中除了加入油、醋、鹽之外,上加入各式香辛料及砂糖,混和攪拌均勻,是一種脂含量 70 % 的 O/W 乳化液。
  3. 蛋黃醬(或稱美乃滋,Mayonnaise)為利用蛋黃中之卵磷脂進行乳化之製品。
題目四

敘述酵素的特性,並舉出水果或果汁中,抑制酵素性褐變的方法。(20 分)
擬答

  1. 酵素的特性
    1. 酵素可催化生化反應,增加反應速率,是為催化劑之一種
    2. 酵素種類非常多,每一種都能催化其專一性反應,然部分酵素間亦也具有協同或抑制作用
    3. 酵素的催化反應可調節,反應可受許多因子影響而加快或減緩
    4. 酵素多為蛋白質
    1. 水果或果汁中,抑制酵素性褐變的方法
      酵素性褐變反應的必需因子,須同時有酵素與基質及氧氣
      1. 酵素:酚酶(phenolase)、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酪胺酸酶(tyrosinase)
      2. 酚類化合物(基質):多元酚類化合物,作為反應物,氧化後聚合呈深色。
      3. 氧氣:酵素性褐變須要有氧氣之存在下,才會脆化反應發生,主要將多元酚類化合物進行氧化作用。由於多酚類化合物受到多酚氧化酵素之作用,生成褐色色素(melanine,此為蔬果削皮後或切片褐變的原因。
  2. 防止酵素性褐變反應的方法
    1. 抑制酵素活性:
      1. 加熱處理
      2. 降低pH值
      3. 添加酵素抑制劑
    2. 去除反應基質
    3. 抑制反應進行
    4. 隔絕氧氣
    5. 浸泡食鹽水
    6. 添加金屬螯合劑
題目五

說明「發酵」在烏龍茶與紅茶中扮演的作用,及殺菁在綠茶中的目的。(20 分)
擬答

  1. 發酵
    1. 剛採收的茶葉為茶菁。茶菁中含有酵素,當茶菁的水分減少,並曝露在空氣中,加上熱的作用,茶菁中的成分即發生變化,稱為發酵作用。
    2. 發酵作用於茶類而言,為一種氧化作用,氧化酵素使茶葉中的多酚類與果膠物質發生變化,形成茶葉特有的色、香、味。
  2. 殺菁
    1. 殺菁是為了停止茶菁的萎凋和發酵
    2. 破壞氧化酵素活性,藉以防止單寧的氧化、維生素C的破壞,使茶葉保持青綠色。
    3. 使茶菁變得柔軟,揉捻時能成型。
    4. 破壞細胞,使所含汁液易於滲出。

※本站所有內容皆為志光教育科技集團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複製、轉載、發行或刊他處。



一定要知道的 食安修法熱門考題

食安五環是什麼?

食安五非是什麼?

認識三級品管

拒絕食品中毒

食物中毒症狀與預防方法

食品加工生成物有那些?

※完整課程試聽,歡迎來班試聽


聯絡我們

我們將儘速跟回覆您的訊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