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五級為初段預防:第一級為健康促進、第二級為特殊保護;次段預防:第三級為早期發現(診斷)、早期治療(疾病控制);三段預防:第四級限制蔓延(殘障)、第五級恢復常態(復健)。衛生主管機關在癌症防治方面,以三段五級為依據,如下說明:
- 第一級健康促進與第二級特殊保護
為國民健康署發展精準癌症預防:WHO指出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透過慢性病(含癌症)四大危險因子為菸、酒、不健康飲食及缺乏規律運動,降低癌症死亡率,國民健康署除持續積極推動菸酒檳健康危害防制與整合計畫外,並透過精準癌症預防的技術,發展肥胖、飲食與運動不足等新興致癌因子的預防,強化民眾與癌症防治人員的健康識能,建立健康生活習慣,達成規律運動人口倍增,及持續提升國一女生全面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的接種率。 - 第三級為早期發現(診斷)、早期治療(疾病控制)
國民健康署有兩項政策- 推動具成本效益的癌症篩檢:國際證實四癌篩檢(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和口腔癌)可早期偵測癌症及癌前病變進而降低死亡率,且具成本效益。國民健康署於2010年起運用菸品健康福利捐擴大推動四癌篩檢,依據本土研究顯示,每2年糞便潛血檢查可以降低大腸癌死亡率35%;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及吸菸習慣男性26%死亡風險;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乳癌死亡率41%;透過大規模子宮頸抹片篩檢,可以降低70%的子宮頸癌發生率與死亡率。將持續朝組織性篩檢(Organized Screening)方向發展,改善縣市間癌症篩檢之差異,協助篩檢率及陽追率低於全國平均值之縣市進行改善,及推動個人化精準癌症篩檢,發展AI判讀技術提升篩檢品質,應用數據與新科技提升篩檢的成本效益。
- 提供無縫接軌的診治服務:持續推動「癌友導航計畫」,引導癌症病人到癌症品質認證醫院,提升認證醫院之診治覆蓋率,不錯失任何一位可治療之癌症病人,讓每位病人都能夠得到有品質、有尊嚴的治療與照護。並以多專科團隊合作,發展診斷或治療的醫病共享決策輔助工具,建立執行流程,強化與長照服務及健保支付制度的連結,讓癌症病人出院前均能完成長照評估,提供癌友失能者能獲得長期的照護。
- 此政策也包含了第四級限制蔓延(殘障)與第五級恢復常態(復健)
此外,政府還推動高標竿的安寧緩和療護品質:除持續提升民眾及醫護人員對安寧療護服務之認知,增加安寧緩和療護服務之利用率外。針對晚期癌症病人建立早期提供緩和醫療之照護標準與流程,期能透過早期提供轉介,提升癌症照護品質,並利用標準化的臨床評估工具來衡量安寧緩和照護品質與病人的預後,發展全國性的安寧緩和照護品質監測平臺,促進標竿學習,全面提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