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
1 | 下列何者符合迦納(H. Gardner)多元智能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之評量精神?- 多元智能採個別化的方式進行評量
- 多元智能都要運用標準測驗進行評量
- 多元智能要依智能內容進行不同型式的評量
- 多元智能要依社會重視的程度進行符合比重的評量
|
(D) |
2 | 有關幼兒融合教育中嵌入式學習機會(embedded learning opportunies)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教師應在作息活動之後,進行幼兒學習評量
- 教師須在作息活動之後,設計充實幼兒練習技能的機會
- 教師可在作息活動中,視當下情況適時加入幼兒學習的活動
- 教師可在作息活動中,視幼兒的需求將其學習目標融入活動中
|
(B) |
3 | 有關蒙特梭利(M. Montessori)教育學說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認為智力是固定不變的
- 主張教育應基於幼兒主動學習的動機
- 強調幼兒發展潛能主要受先天遺傳影響
- 隨時給幼兒正面的語言有助其自我概念的發展
|
(D) |
4 | 有關幼兒學習環境規劃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高瞻課程(HighScope approach)強調主動和自發的學習環境
- 蒙特梭利教育(Montessori method)強調幼兒學習環境的美感
- 瑞吉歐·艾蜜莉亞課程(Reggio-Emilia approach)認為空間是幼兒園的第三位教師
- 華德福課程(Waldorf approach)強調幼兒學習環境需具明亮、透視和探索等特性
|
(A) |
5 | 教師希望營造有助於幼兒發展歸屬感和自主的環境,下列哪一項做法較合宜?- 每位幼兒都有自己的貯物空間
- 避免提供幼兒獨處的隱密空間
- 提供的教具均以幼兒個別操作為主
- 在牆面上張貼「好寶寶」的次數排行榜
|
(D) |
6 | 有關教學方法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討論教學法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的想法趨於一致
- 講述法是最常見且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幼兒透過聆聽就能學習
- 運用問題解決教學法時宜抽離真實情境,以培養幼兒抽象思考能力
- 角色扮演法能讓幼兒透過情境扮演,體驗他人的角色和學習解決問題
|
(A) |
7 | 王老師發現珍珍因為沒有玩到溜滑梯而悶悶不樂,下列哪一項為「反應式傾聽」的回應方式?- 「我知道你有一點難過,因為你真的很想玩。」
- 「不要難過了,待會再請媽媽陪你玩就好了。」
- 「其實你今天玩盪鞦韆時也很開心,對不對?」
- 「你是一個乖小孩,下次遊戲時間再玩就好了。」
|
(B) |
8 | 下列敘述何者不符合基本建構論的精神?- 課程規劃應考量幼兒的認知發展階段
- 運用獎勵的方式幫助幼兒學習較有成效
- 課程內容應符合幼兒的經驗,並考慮幼兒的成熟度
- 相信幼兒能主動學習,應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幼兒探索
|
(B) |
9 | 有關各類遊戲場特徵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傳統遊戲場的特徵為單一固定之金屬材質為主的遊具設施(備)
- 現代遊戲場的特徵為遊具以組合式遊戲設施(備)及水泥地面為主
- 共融式遊戲場的特徵包括體能、感官和社交等設施(備)及無障礙空間
- 冒險性遊戲場的特徵為提供廢木材和其他建築材料,讓幼兒能建構遊戲環境
|
(D) |
10 | 下列何項符合早期療育中自然教學取向(naturalistic teaching approach)的敘述? 甲、須刻意安排仿真實自然的學習情境 乙、此教學取向的課程模式為目標模式 丙、教學目標須兼顧幼兒發展性和功能性的目標 丁、教學計畫須能自然地在幼兒家庭日常生活中執行戊、分析幼兒生活環境,並將結果作為決定教學目標的參考依據 - 甲乙丁
- 甲丙戊
- 乙丙丁
- 丙丁戊
|
(A) |
11 | 黃老師將與全班幼兒討論的戶外遊戲注意事項記錄在白板上。戶外遊戲時,小真說:「小木屋只能有五個人進去玩!」小晴接著說:「不對!老師說只能有四個人進去玩!」於是他們到白板前看規則。小晴笑著說:「你看!只能有四個人進去玩!」小真看著白板說:「對喔!是四個人!」依據《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六大核心素養,以上所述可以提供黃老師有關二位幼兒哪一項素養的評量訊息? - 表達溝通
- 關懷合作
- 想像創造
- 推理賞析
|
(D) |
12 | 有關教師在大班進行讀寫萌發概念的教學時,下列做法何者較適當? 甲、當幼兒寫店名時用自創性的文字,教師宜教導約定俗成的寫法 乙、進行「服裝店」主題時,教師鼓勵幼兒討論店名並寫下店名招牌 丙、當幼兒詢問洗滌標籤上符號的意義時,教師應忽略並鼓勵幼兒注意正式的文字 丁、當幼兒進行角色扮演買賣衣物時,教師鼓勵幼兒以紙筆記下賣出的產品和價格 - 甲丙
- 甲丁
- 乙丙
- 乙丁
|
(B) |
13 | 教師利用一朵百合花,直接告訴幼兒這是花瓣、花蕊和葉子,之後再使用學習單請幼兒找出花瓣、花蕊和葉子的圖案並圈起來。教師這種做法較屬於奧蘇貝爾(D. Ausubel)學習觀點的哪一個層面? - 機械式發現學習
- 機械式接受學習
- 有意義的發現式學習
- 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
|
(C) |
14 | 鄭老師提供小球、尼龍繩和布,讓幼兒運用這些不同材質的物品來表現水滴、雨、河流和大海,進行音樂肢體創作。鄭老師主要提供下列哪一項學習經驗?- 樂於參與在地藝術創作或展演活動
- 欣賞戲劇表現,依個人偏好說明其內容與特色
- 玩索各種藝術媒介,發揮想像並享受自我表現的樂趣
- 探索生活環境中事物的色彩、形體和質地的美,感受其中的差異
|
(C) |
15 | 依據《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下列哪些活動主要與幼兒認知領域的學習有關? 甲、烹飪區的幼兒參考各種蛋糕廣告單,畫出自己的蛋糕裝飾圖 乙、幼兒依據教師所提供的城堡圖片,在積木區中搭蓋相同的城堡 丙、午餐橘子的數量較幼兒人數少 5 個,老師請幼兒思考如何分配橘子 丁、在「寵物」的主題中,閱讀《我和我家附近的野狗們》後,討論流浪狗的心情 - 甲丙
- 甲丁
- 乙丙
- 乙丁
|
(B) |
16 | 大班的小凱在下學期還無法獨立書寫名字,因此在到園簽到時,老師提供小凱護貝的姓名字卡,讓他拿畫筆描摹簽到。請問老師運用了下列何項策略? - 環境支持
- 素材調整
- 喜好運用
- 活動簡化
|
(D) |
17 | 依據《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美感領域的課程目標,下列何項提供幼兒「回應與賞析」的學習經驗?- 幼兒主動嘗試敲打不同樂器
- 幼兒介紹自己所拿的樂器及其名稱
- 幼兒隨著「小星星」音樂哼唱敲打
- 幼兒運用不同的樂器伴奏並討論不同樂器的效果
|
(D) |
18 | 中班的小明想要用色紙摺出房子,老師發現小明無法參照摺紙書操作,依據維高斯基(L. S. Vygotsky)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的概念,下列哪一種引導方式較不適當?- 請會摺房子的大班幼兒教小明摺紙
- 老師引導小明先摺較為簡單的圖形,再練習摺房子
- 老師教小明看摺紙書,依步驟講解示範並請小明操作
- 等小明的認知發展較成熟時,老師才提供色紙及摺紙書給小明
|
(C) |
19 | 幼兒愛玩的「紅綠燈」遊戲中,身體移動後,再瞬間停止成一個靜止姿勢。請問這項遊戲最符合下列哪一種活動技能? - 靜態平衡
- 動態平衡
- 穩定平衡
- 操作性動作
|
(C) |
20 | 有關遊戲材料特性的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拼圖屬於低結構性 乙、沙、水屬於無結構性 丙、單位積木屬於高建構性 丁、圖形嵌板屬於高建構性 - 甲丙
- 甲丁
- 乙丙
- 乙丁
|
(B) |
21 | 謝老師以皮亞傑(J. Piaget)的觀點分析小昕操作積木的觀察紀錄,下列哪一項敘述正確?- 小昕說:「胖胖的是正方體,扁扁的是正方形。」這是屬於社會性知識的展現
- 小昕操作積木時,依積木的大小順序排成一列。這是屬於邏輯-數學性知識的展現
- 小昕邊分類邊說:「正方體放這邊,長方體放那邊。」這是屬於物理性知識的展現
- 小昕拿起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積木說:「這個長方體比那個正方體長。」這是屬於物理性知識的展現
|
(B) |
22 | 教師想要改善積木區的收納整理方式,讓幼兒能容易歸類收拾。下列哪一種方式較有效率?- 採密閉式收納箱將積木直接收進箱中
- 直接將積木的實際形狀標示在積木櫃上
- 將收拾當作一種比賽,獎勵最先把積木放進積木櫃的幼兒
- 將數字與積木形狀做成對應標示圖,積木依其形狀擺放至對應數字的積木櫃中
|
(C) |
23 | 下列何項不是高瞻課程會運用的支持性教學策略?- 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方法來使用熟悉的材料
- 幼兒完成一次任務後,問幼兒接下來想做什麼和想怎麼做
- 盡量提供幼兒超越其最近發展區的任務,鼓勵幼兒接受挑戰
- 教師在工作時間模仿幼兒的錯誤做法,請幼兒觀察、發現和指出錯誤
|
(D) |
24 | 有關 教師 規劃學習區材料和活動 的敘述 ,下列何者較能 增進幼兒的轉換思考(transformational thinking)? 甲、娃娃家提供迷你尺寸的傢俱和食物模型以豐富扮演經驗 乙、科學區飼養寵物並規劃值日生每天定時定量餵食的照顧經驗 丙、積木區提供積木、滾珠和漏斗等材料讓幼兒組合玩法並觀察物體移動過程 丁、烹飪區提供材料給幼兒製作麵糰和烤餅乾,讓幼兒觀察食材變化並加以記錄 - 甲乙
- 甲丁
- 乙丙
- 丙丁
|
(B) |
25 | 老師在積木區觀察五位幼兒堆積木的表現。 甲用積木一個一個堆起了高塔,或排成長長的道路。 乙把積木作成圍欄,在裡面養了豬、牛、馬和羊等動物。 丙排了以下的作品,老師問他這是什麼,他先說不知道,後來說這是城堡。 丁把兩塊積木排得很近,並在兩塊積木上方放一塊長的積木,讓車子可以開過去。 戊主動說要做一個城堡大門,可以給公主和王子通過,之後蓋出來的作品如下圖。 依據強森(H. Johnson)的積木發展階段理論,按先後順序排列上述幼兒的發展,下列何項正確?
 丙作品 |
 戊作品 |
- 甲乙丙丁戊
- 甲丁乙丙戊
- 乙丙丁甲戊
- 乙丙甲丁戊
|
|
|
26-28 為題組閱讀下文後,回答 26-28 題。
陳老師預定依照《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建構大班的課程,下表為他在一週內運用學習指標於主題活動及午餐時間的節錄。
主題 | 主題活動 | 學習指標 |
交通 真便利 |
街頭 停看聽 |
認-大-1-3-1 觀察生活物件的特徵 |
認-大-1-3-2 以圖像或符號記錄生活物件的多項訊息 |
交通工具 來走SHOW | 美-大-2-2-1 運用各種視覺藝術素材與工具的特性,進行創作 |
美-大-2-2-3 運用哼唱、打擊樂器或身體動作進行創作 |
| | |
作息時間 | 活動 | 學習指標 |
11:30 | 12:15 | 午餐時間 | 身-大-1-3-1 覺察與模仿日常生活的健康行為 |
身-大-2-3-1 使用清潔工具清理環境 |
身-大-2-3-2 熟練並維持日常生活的健康行為 |
社-大-2-1-1 表達自己的身體狀況及其發生的原因 |
社-大-2-1-2 調整與建立合宜的自我照顧行為 |
社-大-2-3-1 因應情境,表現合宜的生活禮儀 |
|
(A) |
26 | 有關陳老師的課程活動設計,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在設計活動時,應來回檢視活動內容與學習指標之間的關聯性
- 如上表,設計課程活動時只能以大班的學習指標界定學習的方向
- 活動進行中為避免迷失教學方向,須依照預定的學習指標進行活動內容
- 檢視幼兒學習經驗是否涵蓋六大領域,應以主題課程中所使用的學習指標為主
|
(A) |
27 | 陳老師該如何設計課程活動,較能符合「街頭停看聽」連結的學習指標? 甲、帶領幼兒到學校附近的街道與路口,觀察交通標誌和設施 乙、帶領幼兒到學校附近的街道與路口,觀察顛峰離峰的機車汽車總量 丙、運用各式的媒材,請幼兒記錄印象最深刻的交通號誌和設施 丁、記錄自己上學時最喜歡搭乘的交通工具 - 甲丙
- 甲丁
- 乙丙
- 乙丁
|
(C) |
28 | 依據《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概念,有關陳老師的課程設計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午餐並不屬於幼兒園的課程,不應連結學習指標
- 主題活動所連結的學習指標,可直接做為評量指標
- 午餐時間所連結的學習指標太多,可能會模糊當下的活動重點
- 主題活動的設計宜連結單一課程領域的學習指標,可使活動內容更為深化
|
|
|
29-30 為題
組閱讀下文後,回答 29-30 題。關於幼小銜接,幼兒園內不同的教師有下列的看法: 甲老師: 我認為幼小銜接其實是一種對幼教師的壓迫,幼教師兼負學前與小學的教學重擔,大班教學內容可能會因此偏向認知,被小學的學科知識提前霸凌。 乙老師: 我曾在小學代課,我發覺小學和幼兒園的教師對學生的看法差太多,甚至對家長的角色認定也不一樣。教師擁有不同的定義,也會產生不同的行動。 丙老師: 面對少子化、資訊化的社會,我們的幼兒越來越受寵,各方面的能力越來越差,我認為要在幼兒園就開始加強訓練幼兒讀寫算的基本能力,以增加他們的競爭力。 丁老師: 其實,幼小銜接可能是制度面的問題,我們上次去英國參觀,他們有幼兒學校,提供給五至七歲兒童就讀。我們可能改變制度,設立幼兒學校嗎?只要國家強力推行,幼小銜接的問題就不存在了。戊老師:我認為趁著幼兒記憶力佳時,利用例行性活動的時間教幼兒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不但可以讓幼兒接觸傳統的優良文化,這些朗朗上口的古文也有助於幼兒覺察與辨識韻腳,及上小學時注音符號的學習。
|
(A) |
29 | 若依據教育社會學的觀點,哪一位教師最傾向批判論(critical theory)? - 甲老師
- 乙老師
- 丙老師
- 丁老師
|
(A) |
30 | 若依據教育社會學的觀點,哪一位教師最傾向符號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ism)? - 乙老師
- 丙老師
- 丁老師
- 戊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