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
1 | 有關幼兒園全語言(whole language)教學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應設置視聽教室來學習語言
- 應重視正確文法及拼音的教導
- 應強調真實、功能性的語言活動
- 應依照幼兒說、聽、讀、寫發展的順序來教學
|
(B) |
2 | 有關幼兒園出入口的配置,下列敘述何者正確?甲、可將幼兒園大門入口向內縮,留出緩衝空間乙、娃娃車的出入口最好跟幼兒、家長進出校園的出入口設置在一起丙、幼兒園若同時面臨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大門入口最好設於次要道路上丁、從幼兒園大門口到園舍的通道上,可設置鞦韆、溜滑梯和腳踏車等動態設施- 甲乙
- 甲丙
- 乙丁
- 丙丁
|
(A) |
3 | 依據《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下列何者為美感領域期望培養的能力? 甲、探索與覺察 乙、表現與創作 丙、回應與賞析 丁、愛護與尊重戊、組合與創造- 甲乙丙
- 甲乙戊
- 乙丁戊
- 丙丁戊
|
(B) |
4 | 瑞吉歐愛蜜利亞(Reggio-Emilia)學校視環境為第三位老師,有關其空間規劃的敘述, 下列何者錯誤?- 空間規劃必須確保每一位幼兒擁有幸福感和團體的歸屬感
- 牆面上呈現幼兒學習的紀錄,主要目的是對家長進行親職教育
- 有較大的中庭設計,可延伸教室空間,也可做為訊息交流的地方
- 教室應該像工作室,大小不同的空間可適合不同人數的小組進行合作學習
|
(B) |
5 | 幼兒教師進行全班討論教學時,下列何項做法較為適當? 甲、教師依活動目標提出相關問題,聚焦討論 乙、每次討論都需要讓每位幼兒有說話的機會 丙、教師有時也可直接教學,提供幼兒和討論問題相關的訊息 丁、主要目的在於即時的意見溝通,教師不需事先設計提問問題- 甲乙
- 甲丙
- 乙丁
- 丙丁
|
(C) |
6 | 大班幼兒在扮演區以代幣進行買賣活動後,丁老師帶幼兒至文具店以硬幣購買20元內的商品。丁老師的教學運用了下列何項原則? - 準備原則
- 增強原則
- 類化原則
- 個別化原則
|
(A) |
7 | 劉老師發現許多幼兒在用積木搭建臺北101大樓的過程中,能夠將積木疊高,但沒有掌握它的建築外貌特徵,於是他帶領幼兒實地觀察拍攝101大樓並進行討論後,請 幼兒重畫設計圖,修改101大樓的搭建。此活動較著重《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中的何項領域經驗?- 認知領域
- 社會領域
- 美感領域
- 語文領域
|
(D) |
8 | 下述三種觀點,分別代表何種遊戲理論?甲、遊戲可以增進幼兒的創造力和變通力乙、遊戲可以調整幼兒的情緒,具淨化的效果丙、幼兒遊戲不具目的性,是為了消耗精力的行為- 認知理論、能量過剩論、心理分析論
- 心理分析論、能量過剩論、認知理論
- 能量過剩論、心理分析論、認知理論
- 認知理論、心理分析論、能量過剩論
|
(A) |
9 | 發展課程時強調幼兒的主動學習,從幼兒有興趣的課題出發,關注教學的方式與幼兒學習過程中的經驗,產生各種學習結果。此為下列何種課程發展模式?- 歷程模式
- 寫實模式
- 情境模式
- 目標模式
|
(B) |
10 | 下列何項不符合當前幼兒園課程發展之精神?- 課程與真實世界聯結
- 進行分齡、分領域教學
- 以生活化的議題為教學主題
- 幼兒主動參與建構知識的歷程
|
(D) |
11 | 鄭老師發現小明連續一個月在學習區時間都選擇到積木區,下列何項做法較為適當?- 請小明每週嘗試不同的學習區
- 建議小明選擇其好友選擇的學習區
- 請小明先去沒去過的學習區,再去積木區
- 觀察小明在積木區做些什麼,再思考如何介入及延伸
|
(C) |
12 | 有關維高斯基(L. Vygotsky)理論對教學或評量的影響,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教師需教導幼兒近側發展區之外的技巧和能力,才能發揮教學的效果 乙、教師在評量的過程中提供幼兒協助,可以測得幼兒有潛能發展的能力 丙、幼兒在遊戲中的心智技能水準比在其他活動時更高,應多提供扮演遊戲的機會 丁、為了幫助幼兒使用書寫語言拓展心智能力,教師應從小教導幼兒以正式的方式書寫- 甲乙
- 甲丁
- 乙丙
- 丙丁
|
(B) |
13 | 三歲幼兒較能勝任下列何項體能活動?- 單腳跳
- 雙腳跳
- 在平衡木上倒著走
- 前滾翻或後滾翻
|
(D) |
14 | 依據《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有關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應避免加入童玩、民俗等與鍛鍊身體動作能力相關的活動
- 學習面向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及「安全行動」三項
- 包括「覺察與模仿」、「協調與控制」及「自主與合作」能力的培養
- 三歲至五歲幼兒每日身體活動時間以40分鐘為主,五至六歲約可延長至50分鐘
|
(D) |
15 | 有關幼兒園實施評量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課程本位評量是以課程為主的評量,不適合依評量結果調整課程
- 發展篩檢屬於常模參照測驗,可以用來辨識需要早期介入的幼兒
- 進行檔案評量時檔案內須放置幼兒的作品,不宜放入軼事紀錄或檢核表
- 實作評量主要用來測量幼兒在真實任務上的表現,其設計需與教學相關
|
(A) |
16 | 下列有關學習理論及其教學應用的敘述,何者正確?甲、社會學習理論強調透過觀察和模仿而學習,可提供楷模來教導幼兒學習新行為乙、訊息處理論認為了解心理運作的結構與歷程是重要的,教學時訊息輸入的「量」較「質」重要丙、行為論強調循序漸進的學習,運用於基本知能的教學時,有助於提升能力較低 幼兒之學習成效丁、社會建構論強調人際互動對學習的影響,成人或同儕的鷹架有助於幼兒從接受 協助的表現水準提升至獨立的表現水準- 甲丙
- 甲丁
- 乙丙
- 乙丁
|
(C) |
17 | 下列哪一項做法最能呈現幼兒對於「花」的表徵能力?- 提供各種花的立體拼圖讓幼兒拼組
- 提供各種花的著色卡片,讓幼兒選擇想塗的顏色
- 提供各種繪畫素材和畫板,讓幼兒畫一朵自己最喜歡的花
- 提供各種著名畫家所繪製的花卉圖片與水彩畫紙供幼兒臨摹
|
(C) |
18 | 陳老師在科學區提供手電筒、雪花片、樂高積木等物品,讓幼兒進行光影探索。下列哪個提問較無法引導幼兒高層次的認知能力?- 為什麼這些東西會有影子?
- 怎麼樣才能讓雪花片的影子變大?
- 雪花片和樂高積木的影子一樣嗎?
- 怎麼用這些東西變出各種影子來說故事?
|
(D) |
19 | 張老師給幼兒觀看安東尼布朗的《大猩猩》繪本和賴馬的《愛哭公主》繪本後,與 幼兒進行討論。 老師:「這兩本繪本是同一個人畫的嗎?」小明:「兩本書裡都有很多動物,所以是同一個人畫的。」小花:「《愛哭公主》的動物像卡通裡的,感覺很可愛;另一本的動物都畫得很像 照片。應該不是同一個人畫的。」之後張老師收集更多幼兒的想法和意見。依據《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張老師的教學活動較符應下列何項學習指標?- 知道能使用圖像記錄與說明
- 理解故事的角色、情節與主題
- 看圖片或圖畫書敘說有主題的故事
- 辨認與欣賞創作者的圖像細節和風格
|
(C) |
20 | 李老師開學後發現小蓮常常推擠其他幼兒而造成衝突,也常不遵守班級的規範,不與大家一起行動,李老師嘗試的獎懲做法似乎都沒有用。下列哪一種方法較有助於 李老師了解小蓮行為的原因?- 用檢核表記錄小蓮的正向行為
- 用計次法記錄小蓮每天違規的次數
- 運用軼事記錄法記錄並分析小蓮的違規行為
- 訂定利社會行為目標並評定小蓮的發展情形
|
(B) |
21 | 幼兒聽完故事後,教師設計了一系列活動。依據布魯姆(B. Bloom)的認知領域目標 層次,下列這些活動目標由低至高層次的順序為何?甲、能改編和另創故事乙、能描述故事發展的順序丙、能評論故事中角色的做法丁、能解釋故事情節的因果關係- 乙丙甲丁
- 乙丁丙甲
- 丁乙甲丙
- 丁丙乙甲
|
(A) |
22 | 快樂幼兒園教師團隊參加科學教育研習後,反省自己對於科學的態度及活動設計能力,檢視為何各班未規劃科學探究活動或科學學習區。這是對於下列何種課程的關注?- 懸缺課程
- 行為課程
- 外顯課程
- 非正式課程
|
(A) |
23 | 四位幼兒在扮演區進行假扮遊戲,扮演的角色分別為:拿公事包剛下班的媽媽、 拿毛線當麵條為家人準備晚餐的爸爸、拿繪本在閱讀的小孩以及迎接媽媽下班的小狗。依據遊戲轉換理論(play as transformation),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以玩物而言,演媽媽的幼兒比演爸爸的幼兒有較佳的表徵品質
- 以角色而言,演小狗的幼兒比演小孩的幼兒有較佳想像的表徵層次
- 以主體而言,演其他角色的幼兒比演自己的幼兒有較多的取替表徵
- 以主題而言,遊戲的主題內容和日常生活越相似則表徵範圍較有限
|
(D) |
24 | 布魯納(J. Bruner)提出發現式學習(discovery learning)的概念,下列何項敘述符合其 理論觀點?- 教師需要具有教學的熱誠,積極介入幼兒的學習歷程
- 學習環境需要有明顯的結構性,指引幼兒進行有系統的學習
- 二歲至六歲幼兒屬於動作表徵期,因此需多提供幼兒各種動作的經驗
- 內在性動機對於學習有正向影響,因此不宜過度使用外在性的獎賞與懲罰
|
(D) |
25 | 依據「幼兒園及其分班基本設施設備標準」,下列咪咪幼兒園之現狀何項不符合 規定?- 室內學習活動區桌面照度為400勒克斯(lux)
- 將三歲至六歲幼兒之室內活動室,設置於一樓
- 幼兒25人之班級,室內活動室面積為70平方公尺
- 供教保服務人員使用之物品,放置於90至120公分高度之空間
|
(B) |
26 | 有關對於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支持,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具一致性及結構性的環境,有助於自閉症幼兒的行為表現
- 教師運用長且複雜的語句,能為語言理解困難的幼兒提供有效鷹架
- 在生活情境中,結構性高的幼兒本位活動較易讓幼兒學會單一概念和技能
- 律動活動中,教師可握住視覺障礙幼兒的手,幫助他在空間移動時較有安全感
|
|
27-28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 27-28題。實習教師連續四天在上午9:30至10:30學習區時間中輪流觀察混齡班特定四位幼兒(小艾、小強、小忠、小杰) 在積木區的遊戲行為,每天觀察記錄20次,每次觀察10秒,再以10秒做記錄後,休息40秒,之後間隔2分鐘再觀察下一位幼兒。
|
(B) |
27 | 實習教師採用的是下列哪一種觀察記錄方法?- 連續記錄法
- 時間取樣法
- 事件取樣法
- 軼事記錄法
|
(C) |
28 | 依據上表,有關四位幼兒的遊戲行為之推論,下列何項較為適合? 甲、小強較不喜歡和同儕互動 乙、小艾已能和同儕在同處玩積木,但未和他人互動 丙、小忠已能和同儕分工,從事有特定目的的搭建活動 丁、小杰和小強都已能和同儕在積木區進行搭建積木活動,協商合作或共用器材- 甲乙
- 甲丙
- 乙丁
- 丙丁
|
|
29-30為題組
閱讀下文後,回答 29-30題。邱老師很認同蒙特梭利的教學理念並接受相關培訓,在園長的支持下,她試圖將 原有的主題教學轉型為蒙特梭利教學,也相繼增添了許多蒙特梭利教具。 |
(D) |
29 | 邱老師想讓幼兒體驗「切」的工作,她在團體時間發給每位幼兒一把水果刀及一根 香蕉。依據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下列何者論述正確?甲、蒙特梭利強調教具的安全性,邱老師應將水果刀改為玩具刀乙、蒙特梭利認為幼兒喜愛重複練習,邱老師應將切香蕉的工具和材料放入日常 生活區丙、蒙特梭利重視幼兒的社會性,邱老師應將幼兒兩兩分為一組,全班同時完成 切香蕉的工作丁、蒙特梭利強調自由選擇,邱老師應將團體活動改為個人操作活動,讓幼兒可以 選擇想操作的工作- 甲丙
- 甲丁
- 乙丙
- 乙丁
|
(A) |
30 | 邱老師將粉紅塔及棕色梯加入感官教具區後,隨即讓幼兒自由探索與操作。依據蒙特梭利教學的觀點來評論邱老師的做法,下列論述何者適切?- 應該先示範教具的操作方式,因此邱老師的做法不適合
- 粉紅塔和棕色梯不屬於感官教具,因此邱老師的做法不適合
- 粉紅塔和棕色梯並沒有操作的次序,因此邱老師的做法是適合的
- 應該讓幼兒藉由自由探索來建構知識,因此邱老師的做法是適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