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炎弧菌
                  
- 腸炎弧菌分布於海洋而具好鹽性(3~5% NaCl),增殖快速,所以只要受到少量的腸炎弧菌污染,在適當條件下短時間內即可達到致病程度,最適溫度範圍:35~37℃,夏季數量高於冬季,常見於海鮮食品或受交叉污染的食品。
 - 預防方法:用清水沖洗食材、良好衛生習慣及正確的清洗步驟、適當的烹調溫度及冷藏、冷凍保存、避免生食海鮮、生熟食分開處理、防交叉感染。
 
 - 組織胺
                  
- 來源:魚類受到細菌作用而產生組織胺
 - 中毒症狀:個案會出現類似過敏現象,如:皮膚紅癢
 - 預防方法:妥善保存海鮮,以避免細菌作用
 
 - 諾羅病毒
                  
- 來源:食用受污染的貝類產品
 - 中毒症狀:引起腸胃炎
 - 預防方法:避免生食海鮮
 
 - 熱帶性海魚毒
                  
- 來源:魚類吃到有毒的海藻,而累積西卡毒於魚體中,人體攝食後而出現中毒
 - 中毒症狀:個案會出現腸胃不適、神經症狀
 - 預防方法:避免食用大型魚類的內臟、避免長期食用同一種魚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