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第一次食品技師

食品加工學


申論題

Sous Vide是1970年由法國人發明的真空低溫烹調方法,國人稱:舒肥法。其典型加工流程如下:
食材+配料→前處理 →冷卻→真空包裝→低溫烹調(水浴)→冷卻(冰水浴)→冷藏(復熱→食用)
現有一食品加工廠,依上述流程生產「冷藏舒肥調理雞胸肉」,產品描述如下:
內容物:雞胸肉片(最厚處約4公分),胡椒粒,鹽(<1%)。
產品特性:pH6.3~6.7, AW>0.98,不含任何食品添加物。
產能:每批次生產500包(200g/包)。注意不是家庭式小量生產
低溫烹調條件:水溫65°C/60分鐘
保存條件與期限:3°C以下14天
包材:聚丙烯(PP)
下表為此類產品中,可能被關切的病原菌與其生長的限制條件:
病原菌最低AwpH範圍溫度範圍(°C)氧氣需求
仙人掌桿菌.924.3~9.34~55兼性厭氧
產氣莢膜桿菌.935.0~9.010~52厭氧
蛋白質分解性肉毒桿菌.9354.6~9.010~48厭氧
非蛋白質分解性肉毒桿菌.975.0~9.03.3~52厭氧
李斯特菌.924.4~9.40~45兼性厭氧
沙門氏菌.943.7~9.55~46兼性厭氧
金黃色葡萄球菌.854.0~9.810~48兼性厭氧
根據以上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擬答
柵欄技術亦可稱為組合式的抑菌技術,是結合一種以上食品保藏因子(如水活性、pH等)共同保障食品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如果將每一種食品保藏因子看成是一個阻礙微生物跨越的柵欄,那麼微生物是否能跨越柵欄將是決定食品保存性的關鍵。在一個食品體系中,微生物是可以連續跨越許多個柵欄。如果我們適度的提高某些保藏因子的強度(亦即將某個柵欄的高度提高),微生物便無法逾越,如此便確保了產品的品質,亦可避免單一處理條件較強,而傷害產品的情形。柵欄因子的合理組合應是既能抑制微生物活性,又盡可能地改進產品的感官質量、營養性和經濟效益。
  1. 加工中各種防腐保鮮方法,不同種類的產品有其特有抑菌柵欄相互作用著,兩個或兩個以上之柵欄因子的作用有相乘的效果,而不僅僅是單一柵欄作用的累加,這即是「柵欄效應」(Hurdle Effect)的原理。其處理溫和,可產生口感好、營養佳之高品質食品。因此,我們即以食品中傳統的柵欄效應為基礎,探討在食品上之品質改進及衛生、貯存安全性之評估,以延長產品之保存性,提高產品之經濟效益。
  2. 食品的加工過程中不可能每一種柵欄都使用,此外,同一種柵欄對食品品質具有正反面兩種效果,當柵欄強度超過某一種閾值時,反而會對食品的品質造成不良的影響。

本題所適用的欄柵技術有:
  1. 加熱處理(heating):殺滅微生物、破壞酵素活性
  2. 冷凍冷藏(cooling and freezing):抑制微生物生長、抑制酵素活性
  3. 包裝密封(sealing):隔絕空氣、抑制好氣性微生物生長
  4. 調整pH值(pH control):抑制微生物生長與酵素活性
擬答
家庭式的操作可以較精準的控制時間與溫度,因此在品質的維持上較沒有問題,而量產式因為包裝數量太多,因此在操作時間上會有延長,所以就必須要採用機器作業,以提升能效,以輸送帶的方式,進行包裝的封合。
另外因為批量生產,處理時間較為攏長,因此在產品殺菌完成後,仍需要有一保溫裝置(維持65°C),以確保產品的品溫仍能達到要求。
擬答
  1. 原料:
    主要傳染途徑是以食品原料為媒介,若曾受李斯特菌感染的原料,進行加工就有可能導致。其他易受感染之食品包括生菜沙拉、即食食品、加工肉類製品、熱狗、乳酪、奶油、沙拉醬及未經適當殺菌的牛奶及冰淇淋等。
    需經常接觸原料的工作者,例如獸醫、畜牧業、寵物飼養者、禽鳥飼養者。生食者與實驗室工作人員也屬於感染高危險群。
  2. 溫度:
    可生長的溫度範圍在0~45℃之間,最適合溫度為30~37℃,特別是在冷藏溫度4~10℃仍可繁殖。因此冷藏溫度一定要嚴密控管。另外復熱也需要完全,才能保證。
  3. 器具使用:
    生鮮和熟食所使用之容器、刀具及砧板應分開,勿混合使用,並且分開儲藏。食品與食品處理器具之製造者應了解此病特性,工廠和設備設計應有利清洗和消毒以降低可能之污染。
擬答
兩個主要的控制CCP點分別是在烹調條件:水溫65°C,由上表得知,各相關微生物的最適生長溫度最高者55°C,因此高溫的管制界線就設定在65°C,在這溫度下,大部分的微生物將無法生長。

第二個CCP點則是冷藏溫度,由於李斯特箘最適溫度介在0~45°C,因此其冷藏管制界限,最好在0°C以下。
擬答
若要將產品保存期限延長到12個月,產品殺菌條件就要提高,因產品特性:pH6.3~6.7, AW>0.98,可參考的方法為UHT:條件為135~145°C,數秒。或者是使用一般傳統罐頭殺菌的條件:121°C,數分鐘(需要測定產品熱穿透)找到合適的F0值,以上兩個方法都可以殺滅大部分的微生物,特別是罐頭殺菌指標,就是以肉毒桿菌來制定。
流程如下:
食材+配料→前處理→冷卻→包裝→高溫殺菌→冷卻(降溫)→儲藏(復熱→食用)
擬答
非熱加工技術常用的有膜過濾技術,冷高壓殺菌技術。

膜分離技術是以濾膜作為選擇性障礙層,允許某些成分透過而保留混合物中的其他成分。在食品工業上,主要應用於製造過程中的前處理,去除雜質、除菌、濃縮、澄清、分離,甚至污水處理等。在分離過程中,不涉及相變化及化學變化,具有高效能、節省能源、避免環境污染等特點。膜過濾技術包括逆滲透、超濾、 電透析等,屬於非熱加工技術,可用於果汁、鮮乳、咖啡、茶等熱敏感產品的加工,水處理、植物蛋白加工、食用膠生產及啤酒生產等方面的應用以果汁為例,膜處理過程中不流失其風味、營養等,並保留產品的外觀,同時能降低產品的菌數,成品與現榨果汁感官品質無明顯差異。

優、缺點:
  1. 優點:
    1. 孔徑均勻,過濾精度高。能將液體中所有大於制定孔徑的微粒全部截留;
    2. 孔隙大,流速快。一般微孔膜的孔密度為107孔/cm2,微孔體積占膜總體積的70%~80%。由於膜很薄,阻力小,其過濾速度較常規過濾介質快幾十倍;
    3. 無吸附或少吸附。微孔膜厚度一般在90~150μm之間,因而吸附量很少,可忽略不計。
    4. 無介質脫落。微孔膜為均一的高分子材料,過濾時沒有纖維或碎屑脫落,因此能得到高純度的濾液。
  2. 缺點:
    1. 顆粒容量較小,易被堵塞;
    2. 使用時必須有前道過濾的配合,否則無法正常工作。

高壓加工技術是在1000~10000大氣壓的壓力下殺菌食品,一般文獻中常用MPa為壓力單位,1大氣壓相當0.1 MPa。在高壓下會破壞微生物的細胞膜,並且造成與繁殖相關的酵素變性,使食物中的微生物死亡或失去分裂生長的能力,以達到殺菌效果。

相對於傳統熱加工技術在加工過程中導致食品的變質,高壓加工處理後的食品能夠保持原有風味與營養價值,並能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限。由於高壓是採用靜壓殺菌食品,壓力同時從四面八方均勻地壓在食品上,加上食物裡面大部分都是水分,受壓的時候,如同深海的生物一樣,生物體內充滿了水,水壓水,還是水,生物並沒有變形,所以食物不會變形破壞組織,更不會影響品質。用這個技術壓玫瑰花,壓過再拿出來,還是一朵玫瑰花,完全不會變。

當壓力達到4000~6000大氣壓之間,即使在室溫下,也能有很好的殺菌能力。有些產品為了保持品質,甚至在冷藏溫度下高壓處理,殺死病原菌的效果依然很好。例如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李斯特菌、沙門氏菌,可以達到殺死99.999%的程度。英美等國的食品衛生部門也都認可高壓加工是一種巴斯德殺菌方法。

成本高昂以致發展受阻

對於病原菌一般而言,高壓的壓力必須到達4000大氣壓以上,才能有足夠的殺菌效果。在台灣與菲律賓附近,地球上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底部,水壓也「只有」1100大氣壓。由此不難想像高壓加工設備造價高昂,高壓殺菌的成本也因此高於慣行的熱殺菌技術,而減緩了商業化應用的速度。因此,縱然各種實驗已證實高壓殺菌效果很好,也確實解決了高溫殺菌破壞風味口感的問題,一直到十多年前,歐美市場上才有較多的高壓殺菌產品推出。全球連鎖咖啡店業者星巴克在幾年前也開賣高壓殺菌果汁,從熱咖啡跨足冰果汁的生意。

降低高壓加工的成本,首要的工作是設計出更廉價的高壓設備,或是提高設備的批次處理量,降低產品處理的單價。目前商業化運轉的設備的處理容量已經達到450公升,對效率及成本都有很大的改進。加上多家設備商的投入,以廉價的設備增取市場,在未來高壓殺菌的成本可以預期會持續下降。

除了成本高,高壓對於孢子菌殺滅的能力很低,只能做到巴斯德殺菌,因此產品需要冷藏保存。雖然食品科學家已研發成功高壓輔助高溫滅菌(Pressure Assisted Thermal Sterilization)技術,符合肉毒桿菌商業滅菌的要求。如何能在室溫下進行高壓滅菌,達到產品可以常溫保存的目標仍待突破。高壓與欄柵技術結合,提高產品的保存性,是現在高壓技術研究的重點。

※本站所有內容皆為志光教育科技集團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複製、轉載、發行或刊他處。



一定要知道的 食安修法熱門考題

食安五環是什麼?

食安五非是什麼?

認識三級品管

拒絕食品中毒

食物中毒症狀與預防方法

食品加工生成物有那些?

※完整課程試聽,歡迎來班試聽


聯絡我們

我們將儘速跟回覆您的訊息


TOP
× 109國考日程 108高普考錄取統計 會計師歷屆試題 記帳士歷屆試題 營養師歷屆試題 土木技師歷屆試題 最新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