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見志聖食品衛生安全與法規課本第一章p3-5,命中率100%
 
            - 生物性
                
- 特性:包含微生物、寄生蟲與動植物來源的天然毒素
 - 傳播途徑:人體經由食物或水而攝取到具有感染能力的相關微生物、寄生蟲與毒素
 - 防範措施:
                        
- 針對食品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進行微生物、寄生蟲與動植物來源的天然毒素檢驗
 - 食品充分加熱或殺菌以降低微生物、寄生蟲與毒素之風險
 - 加強生產、加工與製成環境的衛生
 - 食品從業人員應定期體檢並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 物理性
                
- 特性:包含金屬、玻璃碎片、人體毛髮、灰塵等外來物
 - 傳播途徑:上述污染物質可能源於加工的環境、加工所使用的機械、設備或從業人員
 - 防範措施:
                        
- 加強廠區與設備的檢查與定期維修,避免設備零件脫落
 - 食品從業人員應定期體檢並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 針對最終產品進行檢測,如:使用金屬探測器檢驗確保食品中不含金屬異物
 
 
 - 化學性
                
- 特性:包含農藥、動物用藥、重金屬等物質
 - 傳播途徑:食品中農藥或動物用藥殘留量超過安全量許量,或食品在生產、製造或包裝等環節中受到重金屬污染
 - 防範措施
                        
- 由專人管理農藥與動物用藥,並依法規規定使用,以免誤用或濫用導致危害
 - 針對食品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進行農藥、動物用藥、重金屬含量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