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二次營養師

營養學


申論題

擬答
《命中:詳見志聖108營養學課本p95-101》
  1. 各種食物中所含之蛋白質種類不一,當評估蛋白質品質時,即需考慮所含蛋白質之胺基酸組成,若要稱為「高品質蛋白質」食物,其所含蛋白質分子中的必需胺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除必須組成比例好、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外,而且所含的量也必須要足夠才可以。常見分析方式有以下5種:
    1. Amino acid score (AAS)胺基酸積分法
    2. Protein digestibility corrected amino acids score(PDCAAS)蛋白質消化率校正之胺基酸分數
    3.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PER)蛋白質效率
    4. Net protein utilization(NPU)蛋白質淨利用率
    5. Biological value (BV)生物價
  2. 蛋白質互補作用英文稱為:Protein Complementation,並非每一種食物均含有所有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若要提高飲食中蛋白質品質,可攝取不同的食物以互相補足所欠缺的胺基酸。可透過以下三種方式:
    1. 同時進食:植物性食品極少數動物性食品混合同時進食。
    2. 混合進食:將幾種植物性食品混合一起食用。
    3. 加入必須品:植物性食品所缺乏之必須胺基酸加入此食品中。
  3. 各生命期蛋白質需要量的變化及原因:
    1. 懷孕期:第一期至第三期皆須增加10公克的蛋白質。由於胎兒快速發育,母體、子宮、乳房、羊水及血液都大幅度的擴張之因素。其中建議最好有一半以上的蛋白質是來自高生理價值的蛋白質(如蛋、奶、魚、肉、黃豆)。
    2. 哺乳期:增加15公克的蛋白質。此階段蛋白質的需求增加主要在於乳汁分泌量的主要成分。
    3. 嬰兒期:0-6個月每公斤體重2.3公克,7-12個月每公斤體重2.1公克。由於此階段為快速生長狀態祋蛋白質需求量很高,每公斤體重蛋白質的需要量高於成人及較大的兒童。
    4. 幼兒及兒童期:1-3歲20公克、4-6歲30公克、7-9歲40公克。骨骼肌、骨骼、軟骨組織等的持續發育,使得需要足夠量的蛋白質。
    5. 青春期:13~15歲男性70公克、女性60公克;16-18歲男性75公克、女性55公克。蛋白質足夠除了促使成長發育良好外,更能增進免疫系統的完整性。
    6. 成年期:每公斤0.9公克。維持氮平衡,避免消耗體組織也不會存積脂肪。
    7. 老人期: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0〜1.5公克的蛋白質。主要由於長者消化吸收率、體內利用效率降低,須維持定量蛋白質避免負氮平衡的產生。
  4. 評估體內蛋白質的狀況可以透過以下各式指標:
    1. 肌酸肝/身高指數(creatinine height index,CHI):被用來作為體內蛋白質儲存量的指標,營養不良、體蛋白耗損時,CHI值會下降。
    2. 視網醇結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半衰期最短約12小時,可迅速反應蛋白質、熱量不足。
    3. 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半衰期約2-3天,可反映體內營養狀況。
    4. 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半衰期長約14-20天,不適合作為早期蛋白質耗竭之指標,但可作為長期之評估標準。
  5. 蛋白質攝取可能有關的健康問題
    1. 當蛋白質攝取過量:
      1. 會增加尿鈣之排出,可能增加骨質疏鬆之問題
      2. 增加肝、腎功能之負擔
      3. 會增加尿酸之生成,引起高尿酸血症
    2. 當蛋白質攝取不足蛋會引起所謂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protein-calorie malnutrition;PCM,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可分為以下二種。
      1. 瓜西奧科兒症(Kwashiorkor)特徵為生長停滯、皮膚病變、水腫(edema)以及頭髮變紅等,因此又稱為紅孩兒症。另外,肝臟也可能發生脂肪堆積,而有脂肪肝的現象。
      2. 消瘦症(marasmus)特徵為體重嚴重下降,生長停滯的現象比瓜西奧科兒症更嚴重,但是無水腫的現象。
  1. 維持骨骼常見所需營養素為鈣:
    骨骼的健康維繫於成骨細胞(osteoblast)、蝕骨細胞(osteoclast)兩種細胞之間的動態平衡。
    1. 成骨細胞(osteoblast)製造膠原蛋白並添加礦物質以形成健康骨骼,分泌骨鈣素(Osteocalcin)可穩定骨質,有些完全礦化的成骨細胞,成熟後形成骨細胞。
    2. 另一種則為蝕骨細胞(osteoclast),會將骨骼分解再吸收。
    鈣可以透過抑制副甲狀腺的功用,間接維持這兩種細胞的平衡,進而維持骨骼的健康。
  2. 根據衛生福利部針對成人、國小,以及國高中學生進行「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
    結果顯示國人鈣質攝取普遍不足,成年人鈣攝取不足率達8成以上,國小、國中及高中的學生的鈣攝取,更是接近100%未達建議量。身體對於鈣質需要的關鍵階段為青春期、更年期、懷孕期、哺乳期,這些階段須大量補充鈣質,以免鈣質缺乏。建議可以多補充乳品類,其為鈣的最佳來源。
  3. 維生素D為調控體內骨骼相關健康營養素的賀爾蒙,在調節血鈣過程中因為符合下列二項特性,所以具有荷爾蒙功能:
    1. 維生素D在某器官活化(如:腎臟)後可藉由血流運送到其他目標器官(如:骨骼、小腸)進行調控動作
    2. 具有負回饋(feedback)機制,血清鈣、磷濃度可以控制維生素D活性物質(1,25-$(OH)_2$-$D_3$)之合成與分泌。維生素D之活化型1,25$(OH)_2$$D_3$在進行基因性調節時,主要是由維生素D受器(vitamin D receptor;VDR)來執行其生理活性。維生素D受器(VDR)是一種細胞核受器(nuclear receptor),屬於固醇類荷爾蒙受器家族的一員。
  4. 維生素D最主要的功能在於維持血鈣的恆定
    當血鈣降低時,會刺激PTH的分泌,它會促進腎臟催化生成更多的1,25-$(OH)_2$-$D_3$。此活化型的維生素D則透過下列方式來維持血鈣:
    1. 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
    2. 和PTH共同作用在骨骼,促進骨質分解,以便將鈣和磷釋入血液中,這是快速調整血鈣的方法
    3. 與PTH共同促進腎臟對鈣的再吸收以增加鈣的保留。
    因此維生素D有助於骨骼發育之正常生長。

※陸續更新中....
※本站所有內容皆為志光教育科技集團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複製、轉載、發行或刊他處。

聯絡我們

我們將儘速跟回覆您的訊息


TOP